|
中国外贸在结构调整中加速发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 18:32 国际商报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商务系统的全体人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成功应对了加入世贸组织的各种挑战,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加快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商务工作形成新格局。 在今年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回顾五年来商务工作的发展变化,是我们向前迈进、展望未来的力量源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商务系统的全体人员将抓住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商务发展道路。 春播秋实,2万亿美元的沃土,使2008年中国外贸的丰收同样值得期待。虽然市场强烈预测,今年中国的外贸发展将因政策和外部大环境变化而减速,但却并不会进入“拐点”。这种“点刹车”,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外贸在连续6年以20%以上高增速飞转的惯性中,开始积极谋求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对超负荷运转产生的环境隐痛的化解,并且已经通过2007年的一些数字渗透出成效。 入世后,特别是2003年中国商务部的组建,实现了内外贸管理合一,使外贸政策更加行之有效,也加速了外贸巨轮的滚动。中国5年来收获了一大堆光彩夺目的数字: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620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贸易规模世界排位第三;拖拉机、集装箱、摩托车等近百种商品产量全球第一,纺织品、玩具、家电、轻工产品已成世界日用消费市场主导产品;2007年1.5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然而,“速度”和“数字”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中国也越发重视规模与效益的并举,进口与出口的平衡。这从过去5年中国外贸发展主题的变迁中便可见一斑:从长期的“促增长”主旋律,到2006年首次提出“扩进口”,再到2007年的“减顺差”,以及2008年的“调结构”,每一次变化都显示着新时期发展的新需要和发展思路的不断演进。中国外贸更追求在调整中高效健康和谐地奔跑。 外贸结构趋于改善进出口总额从6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仅用了2年时间,从1万亿再到2万亿美元,更是缩短为3年。入世无疑深度开发了中国的外贸发展潜能。 入世后,中国政府按世贸规则建立了新外贸法、《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及配套部门规章的三级法律框架体系,使货物进出口管理实现了法律化和规范化。2004年7月1日外贸经营权的彻底放开,则全面激活了各种外贸能量。 随着外贸规模的增长,中国外贸的结构也逐渐改善,主要表现为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增幅继续高于出口总额增幅,初级产品进口增幅继续高于进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进口增幅。这表明中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工业国地位日益巩固。比如,机电产品全年出口额7014.5亿美元,增长27.7%,比出口总额25.7%的增幅高2个百分点。2007年1~11月,中国进口初级产品2177.9亿美元,增长27%,比进口总额增幅高6.5个百分点,占同期进口总值的25.2%。与此同时,一般贸易进出口和出口增幅在近两年均超过贸易总额、出口总额增幅,又表明中国贸易方式的改善。 从这些不经意地“改变”中,我们逐渐品尝到了“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知识产权”等重要战略的甘甜;也更加包容“出口退税”、“加工贸易”、“两高一资”等政策调整的阵痛。事实证明,在这些围绕突破“低效增长困局”的战斗中,中国外贸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已然显效: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提高。 中国外贸的巨大进步,是以国内产业的进步为基础的。目前,中国制成品已占到出口总量的94%,机电产品占5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由5年前的17.5%增加到现在的28%。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提升,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持续下降。中国正迅速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生产营销链条当中。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