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劳动合同法引起企业恐慌 劳务派遣谁是最后一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06:58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李超 本报记者 李润文

  劳务公司生意火爆

  春节前连日大雪,南京不得不放慢了生活的脚步——很多单位推迟了上班时间,有些单位甚至放了长假。而劳务派遣公司并没有因为大雪而影响工作进度,相反,这些公司异常繁忙。

  在江苏汇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德服,一个60岁左右的老人,正忙着打电话,“最近都没空啊,我现在手里有500多人的保险要交,明天还要出差,要忙到年后了。”

  几名工作人员一直在忙着处理劳务派遣合同。一名女工作人员说,为了录入新签订的合同,她在电脑前一上午也没挪窝。

  正值午饭时间,几个工作人员合伙叫了外卖,边吃边工作。其中有人告诉记者:“这些天都非常忙,下午我们几个要跑劳动局,回来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

  公司几个跑业务的工作人员整天忙得不见人,一位工作人员说:“每天都有许多单位找上门来,有学校,也有制造业的企业。”

  南京大运劳务资源有限公司是2005年成立的,成立当年收入十几万元;到2006年,收入增加到40多万元;2007年80万元;今年有100万元的任务。公司最初的工作人员也从原来的8人,增加到现在的10人。

  对于今年的任务,该公司工作人员信心十足。“没办法,现在业务很多,忙不过来。”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现在等人上门来,过一段时间,再增加一批工作人员出门去找。”

  从鼓楼区人力资源中心的发展可以看出劳务派遣的火爆,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当时公司只有十几个劳务派遣工, 2001年的时候达到500人,2002年有1000人,2003年有3000人,2004年有6000人, 2005年8000人,2006年10000人,今年1月的数字是3万人,占鼓楼区职工人数的二分之一。

  据了解,南京市共有人力资源公司(职业介绍机构)140多家,近几个月来,劳务派遣业务量激增。

  劳务派遣变身

  劳务派遣,这一用人方式最早起源于日本、美国。它的特点是劳务派遣企业“招人不用人”,用人单位“不招人用人”,这种招聘和用人相分离的用人模式,主要用于非长期工作岗位。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记者了解到,近期,劳务公司却承接了大量长期岗位的职工,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员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约,通过劳务公司派遣回来工作。

  南京大运劳务资源有限公司业务经营包括职业介绍和劳务派遣。谈到职业介绍,一位周姓工作人员埋怨,这个职业介绍做得很累,而且来钱少,做起来很不划算。

  而现在,他们主要做劳务派遣。他们公司的挂靠单位中有一个出租车公司,他们负责帮助出租车司机交纳五险,每个司机每个月要收费20元。

  据了解,该出租车公司有500多辆出租车,1000多名出租车司机,全部与这个劳务公司签了劳动合同。

  工作人员介绍,南京市10多家出租车公司都找上门来,要求把公司的出租车司机安排到他们公司下面,收费标准根据实际情况不同。

  另外,很多国有机关单位也搞劳务派遣,其中很多人都有较高的学历。“这些人工资待遇不如正式工,而且都很年轻,甚至有研究生。”工作人员叹息道。

  “但我们并不是来者不拒,很多物业、保安、内勤、服务业的公司企业找上门来,我们都婉言拒绝了。”工作人员说,“这些单位职工的流动性很大,管理太费精力,相比之下,我们更喜欢接出租车司机的业务。”

  据江苏汇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最近几天,公司的劳务派遣工都是每天上千的数量增长,劳务派遣工主要来自制造业、服务业、政府机关和高校,还包括一些效益很好的国有大企业。

  在南京的几所高校中,每家都有1000多名后勤服务人员和劳务公司签订合同,有的高校还采用竞标形式,让劳务公司投标。

  劳务派遣公司的火爆,意味着有更多按照新法可以和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将不再是所服务企业的员工,而只是由劳务公司派到企业工作的人员。

  对于单位把员工往劳务派遣公司输送,各自说法不一。

  江苏柯菲平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培玲说:“我们公司销售人员都在外省市工作,流动性大,社会保险无法转账,保险的各省基数也不一样。”

  颜培玲所在的医药公司有150名员工,其中70名是本地员工均与单位签署了劳动合同,80名销售人员,他们委托前程无忧网到销售人员所在的地方交纳五险。“一个月每个人要几十块钱,但主要是解决员工的保险问题。”

  但对于更多的企业采用劳务派遣的目的,劳务派遣公司都很清楚,“他们是为了规避法律责任”。

  江苏电信南京分公司田桂蓉经理说,新的《劳动合同法》更多的是站在保护弱者的立场,企业用工的灵活性将受到大大限制,企业的用工风险也将因此增长,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而企业的经营,追求利润是原则。

  她同时承认,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务派遣总会给人感觉如同流放,而且很多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造成他们对用工单位产生不信任,消极工作,这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