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持续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 11:25 中国网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陈主任,去年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已经达到了3900多亿元,今年的投入大致是多少呢?比去年的增量是多少?重点投向“三农”的哪些领域?

  陈锡文:

  这几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增长幅度非常大。2006年中央政府对“三农”的总投入是3397亿,2007年在这个基础上预算增加了520亿,因此2007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的预算是3917亿。但是考虑到农村改革发展各方面的需要和实际财力,2007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是比预算增长300多亿,所以2007年对“三农”的投入大概在4200多亿。2007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增加800多亿元,这可能是历史上对“三农”投入增加数量最多的一年。2008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的预算还有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定,但是据我所知,2008年的增长额会超过2007年,可能是超过千亿元的增长。

  今年“三农”投入的重点领域。

  第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小型水利建设和病险水库的治理。第二,加强对农业技术和流通加工领域的服务,根据当前的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的波动状况,对农民的生产性经营给予更多的补贴。第三,加强农村水、电、路、气这样一些和生产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比如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贴,进一步加大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转移支付。

  外国记者:

  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您一直在研究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商业用地的现象,您对于土地流转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有什么具体意见?第二个问题,由于农村的一些土地纠纷问题带来了很多矛盾,你对于由于土地纠纷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在2007年发生了多少这样的事件,有没有具体的数据,比如说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伤、多少人被拘捕?

  关于农地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问题。我想世界各国都有这样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法律规定,中国也不例外。世界各国对土地的管理有一个通行的基本制度——土地的用途管制,就是要严格管制农地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根据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要求,在中国的农地转为非农地的过程中,政府特别强调这样几个环节:1、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非农业的建设用地在开工建设之前必须通过审批。中国是人均耕地资源非常稀缺的国家,到2006年底中国的总耕地面积只有18.27亿亩。人口在继续增加,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为了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必须保障的底线。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中国工业化进程、城镇化进程在继续推进,免不了要占用一些耕地。近几年国务院批准的,占用耕地的建设,一年大概是280万亩。同时对于所有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都提出了明确的耕地补偿要求,必须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垦或者整理出耕地,对占用耕地进行补偿。

  关于建设用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把握两点:第一,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政策办事;第二,必须强调集约和节约使用土地。

  关于农村土地纠纷的事情,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纠纷:第一,由于征地引起的纠纷。征地引起的纠纷又有两类,一类是一些地方政府、一些开发商违法违规,随意侵占农民土地所引起的纠纷,还有一类尽管是国家批准的征地,但是补偿没有到位,对农民的安置没有落实。第二,农民承包土地过程中引起的纠纷。这一类纠纷主要有几种表现:1、乡组织、村组织领导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把土地给别人使用;2、乡村组织随意把农民承包的耕地改变用途;3、村组织没有依照政策规定,多留所谓的“机动地”,就是由村干部掌握的机动地。对于第一类征地引起的纠纷,去年国务院责成国土资源部开展对违法占用土地的百日行动。通过土地执法的百日行动,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清查了近三万起违法使用土地的现象。涉及到的土地大概有100万亩上下,有关方面正在进行依法清理和处理。对于第二类土地承包中的矛盾和纠纷,农业部正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开展对农村土地承包中突出问题的集中清理。这项工作是农业部牵头,共有七个部委参加,据我所知还在进行之中,还没有完全结束。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据今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实现了连续四年的增产,对此西方媒体认为此数据不真实,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有专家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不会推动CPI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请问您持怎样的观点?今后我国的农产品价位持续高位运行,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陈锡文:

  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是准确的,因为它的统计方法是科学的。在涉及农村的统计数字有两类数据是国家统计局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直接从农村获得的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发布,而不是一级一级政府层层上报以后汇总再发布的。关于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收入,是国家统计局根据随机、等距抽样的原则,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抽出了800多县,在这800多个县中又抽中67000多个农民家庭,根据这些抽样调查的数据,由全国统一汇总,由统计局直接发布。另外两点也可以佐证统计局的数据是准确的:第一,2007年中国的谷物是净出口;第二,全球谷物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的谷物价格虽然也有所上涨,但是和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相比,涨幅明显低得多。从这些方面判断,我认为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的粮食产量不会有大的误差。

  至于CPI会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这需要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条件。CPI确实有传导作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进而可能引起企业成本的上升,进而引起生产资料价格和其他消费价格的上涨。如果各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控制,CPI不断上升,还是有可能引起明显的通货膨胀。因此,中国政府最近一段时间对CPI指数上涨高度关注,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CPI指数,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通货膨胀。

  农产品价格问题。一般人可能想象农产品价格上涨就会给农民带来好处,我想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随着农村生产的专业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并不是自给自足,他的生活消费品包括很多食品,也是通过市场购买的。如果物价水平过高,一方面会引起城市消费者的承受能力问题,另一方面会引起工资成本上升,同时导致生产资料成本有上升。因此农产品的价格还是应该保持在合理水平,而不能追求过快的上涨。这个合理的水平应该是价格能够补偿成本之后,对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来说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必须要保证农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这样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

  道琼斯记者:

  有两个关于农业银行的问题。据一些媒体报道,在农行的股份制改革中,需要注入的资金大概是400—500亿,但是有一些外地报道认为农行股份制改革过程需要注资的额度高达一千亿。您觉得对于农行来说,他们的资本注入规模是多大呢?另外一些农行官员谈到农行未来的发展,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在城市的业务,你觉得对于农行的未来发展来说,他们应该更加重视农村还是城市呢?

  陈锡文:

  第一个问题,我实事求是的说,我并不清楚到底是多少。只有等它的股改方案完全确定,并且得到有关部门批准之后,我们才能确认,它到底需要注资多少,现在没有办法猜测。

  关于金融机构的城市倾向问题,整体上在中国是很明显的,都愿意向城市去贷款。农业银行单从它的名字来说应该负有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殊使命。但是商业银行毕竟是要讲究经营利润的,特别是农业银行实行股改以后,它的经营状态要对股东们负责。正是因为这样,对农业银行中有人觉得股改以后主要在城市搞经营,有这样的想法,我表示理解。但是有两点要指出:第一,它作为一个大型的金融机构应该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第二,国家要求农业银行更多地支持“三农”,应当在一些具体政策方面给予它引导和扶持。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的对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更好地支持“三农”提出了要求。

  华清: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