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紧缩解决不了吃肉问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19:16 财经时报
刘冬 肉价又涨了!中国11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创下了近11年来的最大升幅,猪肉价格又创了同比上涨56%的惊人涨幅。1个月前还对粮油价格下降怀有希望的人们,现在不得不更感叹“薪桂米珠居不易”! 今年8月至11月,中国的CPI上涨幅度连续4个月超过6%。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今年的五次加息以及增加猪肉供应等。 到今年9月CPI增速略有下滑,众多学者当时就在讨论这轮通胀是否迎来拐点。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本轮粮食和生猪的生长周期过后,价格上涨带来的供给增加就会减轻CPI的数字压力。最关键的是,以往的经验认为,粮食和农副产品的确存在“多时多了,少时少了”的价格波动周期,却没有想到,中国城市化带来的需求刚性变化,已经打破了原来的农业生产的自然平衡。 11月数字的强劲反弹不得不让管理层对以往的调控手段进行反思。自年初猪肉价格上涨以来,政府部分相关部门采取的是一种鸵鸟政策,坚持相信猪肉这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并不是供给短缺造成的。成本推动成为新一轮涨价的最好注释,疫病也成为可以短期解决的问题。一些行政官员甚至寄希望于以国家储备来缓解市场失衡。 他们没有看到的一个重要而深刻的变化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快,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加上经济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具有十足的刚性,并且相当持久。事实上,现在即使是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吃猪肉的已经不是养猪的那部分人了。事实上,解决供不应求以及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供给,准确地说是在扩大投资的基础上增加供给。然而,自2003年开始的本轮宏观调控政策,似乎忘记了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供给不足的矛盾。 多年来,中国享受着“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成就,但这一成就是以中国农村数亿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廉价的农村生产资料、相对工业品廉价的生活产品为代价的。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剪刀差”已经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词汇。 但是,这种被压制了的需求迟早要被释放出来。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曾经说过,中国的市场有一个冻土层,那就是十几亿人口农民占了相当大一部分,长久以来,这部分人的购买力是受到严重制约的。但是,这几年,冻土层被大大地松动和打破,由这部分人形成的购买力是以前没有预料到的。 因此,就像香港高盛的中国经济学家梁红指出的,中国政府暗示这场通胀会是暂时性的,并发出了各种含混的讯息。她甚至认为,政府已经错过了第三季度控制通胀问题的关键时机,通胀率一旦达到5%至10%的区间,问题就会严重得多了。至少从目前看,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谈到,目前中国的CPI增幅仍然主要是以食品涨价占绝大比重。对于是否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或调整货币价格,来有效解决CPI上涨问题,换句话说,用是否加息来解决猪肉的价格的问题,周行长现在的把握不大。他说,央行正在认真研究,他同时也承认,这一问题可能会有一定争议。周行长此番表达传达了一个信息,单纯的紧缩货币政策解决不了吃肉问题。■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