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贸易顺差继续保持高位 减顺差是一项系统工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 07: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造成贸易顺差的因素多元而刚性,高顺差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减顺差是一项系统工程 本报记者 杜海涛 关注“三过” 当前,“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哪些政策措施?本期开始,《经济大势》将连续推出一组报道,这是第一篇。——编者 7月份,我国出口总值再创历史新高,贸易顺差继续保持高位。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当月出口同比增长34.2%,增速较上月提高7.1个百分点。当月贸易顺差243.5亿美元,较上月减少25.6亿美元,但仍居历史第二高位,与去年同月相比增长66.6%。这是我国连续第39个月实现顺差。1—7月,我国贸易顺差已累计达到1368.2亿美元,为去年全年顺差的77%。 外贸顺差大幅增长,是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结果。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关税水平大幅降低,各种进口非关税措施相继取消,国外对我国贸易壁垒减少,出口环境明显改善,为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但是,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也带来很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外汇储备大量增加造成流动性过剩,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产能高增长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国际经贸摩擦也不断升级。比如,随着我国成为美国第一贸易顺差来源,截至8月初,美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对中国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加拿大政府在两年多时间内也对中国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客观上看,贸易顺差长期保持高位,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高额顺差的根本原因是国内需求不振。目前,因投资高增长带来的产能扩张,已进入集中释放期。由于生产能力难以在国内消化,企业选择在国际市场找出路,推动出口大量增加。 其次,高额顺差也是国际产业转移、产业分工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制造业基地,面向国际市场的加工贸易出口成为我国顺差的主要来源。海关数据表明,前7月我国加工贸易顺差1296亿美元,占全部贸易顺差的94.7%。 此外,国内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强、要素价格低等因素造成出口商品价格偏低,提高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对顺差高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助推力。 “我国政府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 商务部官员多次表示,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已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外贸结构、减小贸易顺差的政策措施。出口方面,去年9月份以来,我国政府已连续6次出台措施,对“两高一资”产品采取取消出口退税或开征、提高出口关税等,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今年7月,我国政府又调整和完善了加工贸易限制目录。进口方面,为扩大进口,平衡外贸结构,今年我国已两次下调了230多个税目的商品进口关税,并取消或放宽部分商品的进口经营限制,简化了部分进口管理措施,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 但是,应当看到,造成贸易顺差的因素多元而刚性。顺差的产生,是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和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表现;也符合世界各国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因此,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 从根本上解决顺差过大问题,要靠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消费需求:既要加快促进进口增长,更要依靠国内市场消化产能,实现经济增长由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当前,应继续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努力开辟多元市场;另一方面应该加快外汇体制改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为外汇资金运用开辟更多渠道。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我国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允许居民个人以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直接对外证券投资,在拓宽外汇投资渠道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