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央行报告全方位解读上半年我国经济热点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 07:54 经济参考报

  央行在8日发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解读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许多热点问题。

  存款:继续呈现活期化趋势

  统计显示,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9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同比降低2.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企业和居民更加倾向于活期存款。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7.3 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同比降低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271亿元,同比少增5938 亿元。其中,居民户活期存款同比多增404 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6343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余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316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5614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3264亿元。

  货币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报告显示,上半年货币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市场利率水平波动上升。

  上半年,债券回购累计成交18.2万亿元,日均成交1502亿元,同比增长69.4%;同业拆借累计成交2.9万亿元,日均成交241亿元,同比增长3.2倍,日均成交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交易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上半年,货币市场利率总体呈上升态势。6月份,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39%和2.47%,比1月份分别上升0.53和0.81个百分点。6月末,7天期、3个月期和1年期Shibor分别较年初上升132个、28个和44个基点。受新股发行等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特别是短期利率波动明显,新股发行筹资较多的月份,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上升。上半年,利率衍生产品快速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是2006年全年的8.9倍。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业务稳步开展。自Shibor公布以来,共成交15笔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交易金额约12亿元。

  银债市场:现券成交增长

  报告显示,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5.83万亿元,日均成交482亿元,增长19.4%,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659亿元。在银行间现券市场上,国有商业银行是主要的净买入方,净买入现券3376亿元,同比增长18.5%。净卖出方主要是其他商业银行和证券及基金公司。上半年,债券远期共成交544笔,成交金额1006.1亿元,比2006年全年分别上升36.7%和51.4%。央行表示,债券远期交易的日益活跃,在帮助市场参与者有效规避风险、提升债券市场价格发现效率、促进现货市场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全面、协调发展。

  贸易顺差:仍维持较高水平

  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贸易顺差增速虽有望放缓,但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国外环境看,全球经济很可能连续第五年以超过4%的速度较快增长,成为30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周期,外部需求依然强劲;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需要的高新技术设备进口实施限制致使我国进口难以扩大。从国内情况看,近几年投资快速增长形成巨大产能在释放,形成了较大的出口能力,并在许多领域替代了进口;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较低,我国产成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

  物价:通胀风险值得关注

  报告指出,当前,国内供给和工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瓶颈制约有所缓解,加之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平抑食品价格上涨的综合性措施,都对价格上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报告分析认为以下四方面因素加大了通涨风险:一是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当前旱情较重,秋粮生产形势有不确定性。而快速城市化、接近12%的经济增长使对商品粮的需求大为增加,生物燃料用粮需求仍会较快增长,国际粮食供需关系也在进一步趋紧。肉类供应增加存在一定周期,同时生猪饲养成本已显著上升,肉价维持高位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并容易波及其他食品价格。二是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近期

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此外,在产能集中释放后,未来不排除再次出现煤电油运紧张。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将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拉动消费物价上涨。四是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人民银行2007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40.2%,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次高水平。此外,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因此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

  房产:需求增长有合理性

  报告显示,住房需求较快增长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2007年以来,我国住房需求持续旺盛,虽然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加快,但供需关系仍趋于紧张,房地产价格又出现了加快上涨势头。报告认为,四大因素推动了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一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住房需求;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直接加大了住房需求;三是
房价
上涨预期和非理性的住房观念导致居民购房需求在近期内集中释放,加大了房价上涨压力,另外当前我国投资渠道较为狭窄,引发居民投资性需求快速增长;四是住房供给不足,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供求缺口依然很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