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居民感受涨价之痛 重回节衣缩食的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09:49 人民网—江南时报

  “原来中饭两荤两素,现在减少一个菜。”上海虹口区居民徐雅卿说。

  近来多种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令中低收入人群备感生活压力。记者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生活已或多或少受到物价快速上涨的影响。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面对物价的快速上涨,政府应承担更多公共责任。

  有些人重回“节衣缩食”

  退休多年的徐雅卿和老伴住在上海虹口区曲阳社区,过的是上海典型的退休工人生活:夫妻俩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每月在看病、吃药上花去不少钱,余下的钱大多用来购买柴米油盐等生活物品。

  “现在我们炒菜放油,只能像用麻油一样滴几滴。”徐雅卿掰着指头向记者诉说日子的变化:“本来买一只鸡两人一天吃完,现在要吃两天”;“过去家里常做红烧肉,现在是炒个毛豆肉丝,加几根肉丝添点荤味,买一斤猪腿瘦肉,要吃一个礼拜”;“门口早点摊的烧饼价格还是5毛一个,但是小了很多”;“原来每天早晚共喝两杯牛奶,现在只喝一杯,晚上不喝了”;“经常早起去超市门口排队,以便能买到当天限量的促销货,或是晚上晚点去,买超市的处理货”……

  这一切都源于近期物价的上涨。善过日子的徐雅卿对此一清二楚:去年年底,5升装的鲁花花生油是60多元一桶,现在要卖到近110元;几个月前,猪后腿的瘦肉是8元多一斤,现在涨到15元,夹心五花肉则要17元多;买5个辣椒,原来只要几毛钱,现在要两元。“为了省钱,只好少吃点。”徐雅卿的爱人老王现在每天早上和邻居晨练时凑在一快儿,常常谈论:“衣服贵了,我们可以不买来穿,但食品再贵,也得买来吃。这物价蹿升得这么快,到底怎么办?”

  家住上海闵行区莘城苑的戴俊平,孩子出生刚8个月。物价虽然上涨,但人不能减少“食量”。这让他肩头重担骤增。“每个月奶粉多出40多元,鸡蛋多出20多元,肉多出50多元……”他说,现在一家三口每月开销比涨价前多出400多元钱,将近他月工资的1/10。

  戴俊平是上海一家食品生产企业的销售经理,妻子在一家公司做文秘,两人的收入“够得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最近一段时间物价上涨,使他上班“打的次数都少了很多”。他说:“工资、奖金的上涨一直落后于

房价、物价的上涨,坦白说,我对我们拥有的收入、财产等都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这几天,上海沪南公路的农产品批发中心,每天清早都会有许多不做生意的普通居民前来“团购”。一位居民算了笔账:以猪前腿夹心肉为例,每公斤在26元左右,一些品牌肉更贵。但直接去批发中心,25公斤一箱“二号肉”的批发价是395元,一公斤不到16元,能省去10元。买一箱冻肉,每个人分五六斤,就够吃一星期了。批发中心肉禽部负责人说,以前过来买整箱肉的都是酒店和食堂的客户,最近增加了很多结伴而来的普通居民。

  一条“涨价”的曲线逐渐攀高,许多接受采访的上海市民表示,这一轮涨价虽然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产生“伤筋动骨”的影响,但是很多人在心底里都有一种担忧,担心通货膨胀的日子又要来了。此外,“工资的上涨速度远远跟不上物价的涨速”。

  成本推进型价格上涨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权衡指出,此次价格上涨市民之所以特别敏感,主要是涨价的商品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权衡说,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上的严格定义是总的物价水平持续地大幅度上涨。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多种多样,通常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也有两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价格上涨。

  权衡分析,从此次物价上涨的原因看,并非需求增加引起。事实上,食品需求弹性比较小,例如肉、蛋、禽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相对比较稳定,不会因为价格高低而影响消费。

  而与肉、蛋、禽相关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此次物价上涨。像饲料涨价影响到猪肉价格上升,农用生产资料涨价影响粮食价格上升。我国长期以来很多资源要素价格偏低,包括劳动力成本、农副产品价格都非常低,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资源要素价格会重新估价,逐渐上升。从这一点来讲,必然会引起成本推进型物价上涨。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熀松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主要原因一是去年生猪量供大于求,导致猪肉大幅跌价,今年的生猪存栏量大减,导致供不应求;其次是国际油价的上涨使生物替代型能源的需求增加,玉米等原料价格上涨,猪的饲料价格也随之走高。

  “实际上,以猪肉为龙头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既符合提高农民收入的要求,也符合经济规律自身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农副产品价格很低,城镇人口的工资增加了,而农民的收入增加相对较慢。因此,调整农副产品价格有其合理性。”刘熀松说。

  权衡认为,对政府来说,宏观调控的对象不应是对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压低,而是要想办法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收入增长指数要高于物价上涨指数。我国以往收入增长速度一直低于价格上涨速度,劳动力工资收入在GDP中的份额,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是非常低的,“政府不要去干预市场价格,而要解决收入增长问题,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确保收入增长的指数高于价格上涨的指数”。

  政府应承担“托底”责任

  家住上海广中支路的居民尤金宝发现,在粮油价格波动的同时,政府的补贴力度也相应在加大。从今年第一季度起,尤金宝一家每月享受的“帮困粮油补贴”额度,已经从40元提高到45元。“虽然只增加了5元钱,但对我们的生活是一种帮助,这说明政府没有忘记关心我们。”尤金宝说,目前他和妻子双双下岗在家,从2004年起,他们11岁的儿子每月开始领取政府提供的“帮困粮油补贴”。

  据上海市民政局介绍,从1995年7月起,上海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70岁以上老人、父母重残或失业、16岁以下少年儿童等7类人员,实行“帮困粮油补贴”。从今年初起,粮油价格有部分波动,从第一季度起,上海对帮困粮油的折算价格作出调整,增加了5元的补贴额度。据介绍,今后上海调整低保标准时,将把粮油波动因素一并考虑在调整范围之中。

  针对当前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市场价格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国家发改委近日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政府提价措施的出台,要审慎采取价格干预措施,一般商品价格均应由市场调节,正常情况下政府不应直接干预。不过同时引人关注的是,近期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要求各地采取适当措施提高低保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中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意见》还要求保障大中专院校食堂肉类供应,采取定点直供、适当补贴等措施,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供应,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补助。

  刘熀松认为,物价大幅上涨,对农村无地、不事饲养的农民以及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还是有一定冲击的,这也是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应该采用财政转移支付的行政手段,加强对他们的补贴,保证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不下降。”

  他还建议,我国应建立重大农副产品的储备制度。“在国外,农副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如果粮食价格跌落,政府就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将粮食储备起来,等到市场供不应求时,政府再卖出,以此来保护农民的利益。”我国政府在调控时既要考虑到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副产品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要考虑物价上涨带来城市中低收入者购买力下降,采取措施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要求政府不能过度干预市场,并不是说政府应该毫无作为。”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认为,物价快速、大幅上涨,不仅影响到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也给中等收入人群带来一种“担忧感”,“这个时候,政府更应及时承担起公共责任。”

  据《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