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05:30 中国证券报
□徐连仲 从价格走势的变化来看,今年价格总水平的走势与2004年相比有相同之处:上半年的价格运行都是处于加速上涨状态,引发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都是食品价格的上涨。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上涨3.9%,其中涨幅最大的月份为7、8两个月,涨幅均为5.3%。而今年6月份价格涨幅就高达4.4%,创出了近33个月的新高,而后期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担心出现通货膨胀的心理似乎可以理解,但比较2007与2004年价格上涨的原因和环境,我们可以看出存在的较大区别,因而可以得出近期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结论。 上涨主因的构成不同 对比2004年与2007年上半年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构成因素来看,2004年与2007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虽然都是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但食品的构成因素不同。 2004年食品价格上涨9.9%,其中粮食、肉类、蛋类、水产价格分别上涨26.4%、17.6%、20.2%和12.7%。食品中价格上涨最高的是粮食价格,而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也正是粮食价格上涨引发的:价格上涨的引导因素首先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并由此引发一系列肉、禽、蛋、水产等食品价格的上涨。2007年1-6月份食品价格上涨7.6%,其中粮食、肉类、蛋类、水产价格分别上涨6.4%、20.7%、27.9%和3.7%。这其中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是肉类价格(主要是猪肉价格)的上涨,由于肉价上涨后的比价效应引发禽、蛋、水产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与2004年食品价格上涨的最大不同,是2007年粮食价格变化比较稳定,其价格涨幅总体是稳定的、甚至是缓慢回落的。这说明2007年食品价格的上涨不是由于粮食价格上涨,而是由于肉价上涨引发的。 要知道,粮食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最终影响要远远大于肉类,这主要因为以下几点:首先,虽然由于权重的原因肉价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直接影响较大,但粮食价格是食品中最基础的价格,粮食价格的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直接影响虽然小于肉类,但间接影响则远大于肉类。其次,粮食和肉类价格上涨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周期长度不同。粮食的生产周期是一年,而生猪的生产周期是三个月左右,因此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时间也明显长于肉价上涨的影响时间。 2004年我国粮价上涨,是在连续三年减产、库存大幅度下降、粮食供给出现短缺情况下的价格上涨,因此价格上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今年肉类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疫情、前期养殖赔本(肉价太低)等原因使生猪供给出现短缺,其影响一般在3个月左右。而且,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三年增长,粮食价格基本稳定,肉、禽、蛋生产的成本基本稳定,肉、禽、蛋类价格没有持续大幅度增加的成本推动作用,因此其价格不会出现持续上涨。 从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作用来看,一般来讲,我国粮食与猪肉的合理比价为5:1,即5斤粮食可转换1斤猪肉,而现在一斤猪肉的价格相当于10-14斤粮食的价格,目前养猪的收益预期高于传统的合理范围一倍以上,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很高,供求关系的变化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肉价上涨短期内虽然比较突出,但不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时间将远远短于粮食价格变化的影响。 涨价压力及供给环境不同 2004年我国价格运行面临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压力,而今年价格运行没有过大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从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来看,2004年,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7.8%,其中采掘工业出厂价格上涨18.8%,原材料工业出厂价格上涨10.2%;而今年1-6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仅上涨3.1%,其中采掘工业出厂价格仅上涨0.4%,原材料工业出厂价格上涨6.1%,明显低于2004年相应价格的上涨幅度。 同样的不同也出现在我国经济运行的供给环境上。2004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供给环境十分紧张,煤、电、油、运供应全面严重短缺:在煤炭供应方面,在电煤价格由政府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当年原煤价格上涨14.9%。许多电厂、冶炼厂都面临因缺煤而影响生产的问题;在电力供应方面,全国31个省份有26个省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电现象,其中以华东、华南、华中地区缺电问题最为突出,以至于许多生产企业不得不自己购买小型柴油发电机发电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在铁路运输方面,全国铁路运输申请的要车需求超过60%得不到满足;在石油供应方面,即使在政府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当年原油的出厂价格涨幅也超过了23%,为了满足国内用油的需求,当年的原油进口量比上年增加34.9%。 可以说,在市场环境和基础产品价格方面,2004年经济运行中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直接压力和间接压力都是很大的。而在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供给环境远没有2004年那样的严峻,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矛盾大大缓解。由于近两年我国基础行业特别是原材料、能源等行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资料需求过快增长,从而使得生产资料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2007年上半年,我国原煤销售价格仅上涨2.2%,原油出厂价格下降4.6%,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煤、电、油、运供求关系好转的实际情况。另外,目前我国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水泥、纺织等行业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这说明目前国民经济运行的供给环境明显好于2004年,因而价格上涨的压力也明显小于2004年。 汇率变化的影响环境不同 在2004年我国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而当时美元处于贬值过程,因而带动人民币相应贬值。当时人民币汇率变化的环境,是影响国内价格上涨的。而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是浮动变化的,总体的变化趋势是人民币平稳小幅升值。自去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已经上升了7.3%左右,而且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预期还会上升,且上升的速度要加快、幅度要加大。人民币汇率的这种变化,对于抑制国内价格总水平的过快上升是有利的。 上述分析表明,今年我国价格上涨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环境与2004年的价格上涨有较大的区别,短期内价格上涨的压力虽然较大,但价格运行没有持续上涨的条件,影响价格上涨的压力远没有2004年大。即使在2004年价格上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全年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也没超过4%,因此在目前价格上涨压力明显小于2004年的情况下,更不必担心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由于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价格结构性变化的特点,我们对通货膨胀的衡量标准和衡量指标也要有所变化,不能仅仅考虑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化,还要考虑GDP平减指数和企业出厂价格指数的变化;不仅仅考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变化,还要考虑价格的结构性变化,特别是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的变化。而在价格调控方面,我们应更加重视价格的结构性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的监测、分析和调控。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加速上涨的运行态势,前6个月累计上涨3.2%,涨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价格上涨的压力将继续加大。那么,今年价格运行的形势是不是比2004年更加严峻,会不会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作者通过对比今年与2004年上半年相关数据后分析认为:2007年价格总水平涨幅虽然有所加大,但仍未超出温和上涨的范围,而2007年我国价格上涨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环境与2004年的价格上涨有较大的区别,短期内价格上涨的压力虽然较大,但价格运行没有持续上涨的条件,影响价格上涨的压力远没有2004年大,因此,目前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