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8日14:39 界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企业去杠杆应成“主战场” 降低国企杠杆率是关键

  作为中国政府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个核心任务之一,去杠杆的进展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金融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强监管措施去杠杆,其实,去杠杆最重要的是企业去杠杆,其重点就在于要降低国企杠杆率。

  数据显示,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其中,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1.9%,同比、环比分别下降0.4、0.2个百分点,而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1.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但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为4月以来连续第二个月上升。

  事实上,近年来国企杠杆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在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分部门看,中国政府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较低,2016年中国政府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之和为96.6%,在国际清算银行所选取的13个主要国家中仅高于印度和俄罗斯。但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高达141%,在13个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造成非金融企业杠杆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

  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也指出,去杠杆最重要的是企业去杠杆,而“不宜把近期所有的监管举措都说成是去金融领域的杠杆”。6月25日,他在《第一财经日报》撰文称,企业的杠杆率如果进一步上升,势必会给日后的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积累更多的矛盾和问题。

  “企业整体杠杆率下不来,一些该退出市场的企业就不会退出市场,去产能的要求就难以落实,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无法如期实现。企业杠杆率高了,其还本付息清偿债务的能力必然就会降低,就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不断增加,就会累及金融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就难以真正避免。”杨凯生表示。

  他认为,降低企业杠杆率需要增强企业出资人的资本意识。杨凯生说,现在强调管理国有企业要以管资本为主,但管资本不仅仅是要求实现资本的回报。

  “以管资本为主来管理国有企业还应该包括国企的出资人、国企的监管者有责任保持所拥有、所管理的企业资本充足,也就是有责任维护所掌控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上。”他表示。

  为尽快地使企业降杠杆能见到成效,杨凯生建议各级国企监管部门对所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控股企业要分行业、分类型、分规模确定明确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此外,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保兜底机制。

  他说,去杠杆的过程中,约有几百万人需由社保承接,如果再考虑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因素,社保的压力是不小的。现行社保体系支撑当前和未来的失业及养老的压力很大,面临着不小困难。这一问题不解决,各级政府就无法果断推动去产能、去杠杆工作的落实。

  麦格理集团经济学家胡伟俊近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实体经济去杠杆,要远比金融体系去杠杆要困难。债转股可以让表面的杠杆率更好看,也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但并不改变债务背后的资本错配,即资本被过多的配置到广义的国有部门,而非回报最高的部门。

  他认为,真正的去杠杆只有几个选项,要么大幅调低增长目标,但经济可能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衰退;要么企业的盈利状况出现类似2003-2008年的大幅改善,企业可以更多依靠自有资金而不是举债来投资,但这种可能不大。最好的选择是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得居民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并且大幅降低民营企业的准入限制,从而提高民间需求在经济中的比重。

  “否则,既要维持增长目标,民间的消费和投资又不强,那么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以弥补民间有效需求的不足。这时,要去杠杆是很困难的。”胡伟俊称。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