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2日07:19 新浪综合

  据彭博报道,3月底余额突破4万亿人民币,中国央行的流动性投放工具中期借贷便利(MLF)已成为央行新增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问题随之而来--到期压力越来越大。

  彭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12月,中国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的MLF资金将至少有3.23万亿元陆续到期,创历史新高。若央行上半年继续新增6个月期限的MLF操作,到期规模届时还会进一步上升。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MLF到期量约2.04万亿元。

  去年人民币外汇占款流出2.91万亿元,但央行仅降准一次,对资本外流和信贷扩张形成的基础货币缺口,主要通过逆回购、SLF、MLF等流动性工具予以满足。MLF资金由于对银行而言成本更高,回避了降准的宽松信号及可能的汇率贬值压力,从而获得央行偏爱--去年净投放2.79万亿。不过,随着存续规模滚雪球般扩大,MLF到期续作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抵押品不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MLF是否面临扩张的天花板?

  “现在来看应该是没有极限的,”招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电话中表示,“去年的时候市场可能还觉得MLF这种操作会有极限,触及极限央行或降准。” 他进一步表示,在降杠杆的大环境下,降准的可能性比较小。

  “至少说目前来看,央行有意愿、有能力把MLF滚动操作进行下去,而且市场也能够接受这种滚动操作的现实,”刘东亮说。彭博汇总数据显示,周四将有2170亿元MLF到期,下周二有2345亿元MLF到期。

  相关报道:别盯着降准啦,MLF才是中国央行一箭双雕的货币闸门

  工具创新

  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汇率平稳,资金外流趋缓,但外汇占款仍呈净流出;3月上旬,“两会”确定今年M2、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目标为12%;加之,下半年现存MLF资金到期压力大。上述因素意味着,如果不降准,央行需要更大规模运用流动性工具,支持信贷增长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

  基础货币投放的硬需求下,中国央行货币工具组合创新升级的压力近在眼前。招商银行刘东亮、华融证券伍戈、中信证券明明等表示,央行可能采取的手段包括,进一步延长MLF操作期限;扩大操作对象和抵押品范围;更多操作无抵押品的TLF等。

  从央行的动作看,工具组合的变化已有端倪--年初推出临时性流动性便利(TLF),以及近期在MLF投放中加大1年期操作量,不再新增3个月期投放。中国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上月发表的工作论文建议,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和SLF交易对象范围,并探索完善贷款便利操作的合格抵押品机制。

  相关报道:中国央行创设流动性投放新工具,中金称或针对银行质押债券不足

  “下半年大额的到期导致市场波动的概率加大了,央行操作的难度加大了,”曾长期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部门,现任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对彭博表示,央行改变货币供给方式“还是比较急迫的”,不排除下半年进行准备金和类准备金的调整。

  “两会”期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表示,“央行工具箱里的工具很多”,工具的使用带有引导市场价格、引导预期、传导货币政策的意图。

  替代降准

  “中央银行在外汇流出的时候没有降准,大量依靠短期和中期的创新工具提供流动性。这导致中央银行去年是欠了‘债’的,”伍戈说,“这个债是用各种粉(即MLF等流通性工具)来还的。”

  Medley Global Advisors驻北京中国研究主管Andrew Polk提到,中国央行货币供给新方式的问题在于,银行体系的资产在恶化,部分银行负债端快速扩张,令人难以分辨究竟有多少操作是投放适量基础货币的,又有多少是为经营不善的银行提供流动性的。

  至3月底,MLF余额达4.0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Polk表示,这种货币创造不像稳定的资本流入那样容易预测,市场波动在情理之中。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峰表示,量级巨大后操作成本就会提升,包括银行的成本和交易对流动性的影响。

  伍戈表示,中央银行在短端和中端都在控制利率,会造成很多不同期限之间的套利,甚至同一个期限的套利--举个例子,融入便宜的MLF资金,买高收益同业存单就可以挣钱。他并表示,新的流动性供给方式加剧中央银行和市场间的不理解及沟通困难,中央银行已有所意识。

  “一旦汇率企稳,随着下半年经济或下行压力加大,准备金和类准备金的调整,可能性很大,”伍戈说。中国央行迄今最近一次普遍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是2016年3月1日,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李彦丽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