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7日21:36 一财网

  报告:国企改革应优先解决国企盲目扩张布局过广问题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国企改革面临着外部盲目扩张和内部机制不灵两大问题,要把调整国资布局作为国企改革近一段时期的重点和突破口。

  报告认为,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两个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最重要问题:一是国有企业在外部盲目扩张,国有经济的布局太广;二是国有企业内部机制不活,没有完全与市场经济接轨,没有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正是国有企业这两大突出问题,造成我国经济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杠杆率高、成本高,使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是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的体制性障碍。

  在解决国有企业对外盲目扩张、内部机制不活两大问题的顺序上,应该优先重点解决盲目扩张、布局过广问题,把国有企业从不该进入的没有竞争力的领域中,通过破产、关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转让控股权、经营者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各种方式,果断退出来,再对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有序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等方面改革,可能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有效途径,并从整体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毛振华认为,新一轮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也面临着新的困难,比如各方面对社会稳定的承受力很低,员工安置对社会稳定可能带来影响,地方和国企领导人的担当精神大大减弱,加上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在相当多国有企业内部出现了所谓干得好的没有认可、干得不好有考核、有了争议没保护、出了问题要追责、干得多毛病多、不干事的最快活的普遍现象。

  报告提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涉及面广,需要分批分期进行。应分步骤对四类国有企业进行调整退出:第一类是处于煤炭、钢铁、建材、原材料等严重产能过剩的产业中的“僵尸企业”,近期要加快退出,打突击战,不要再拖几年了。第二类是处于商业、物流、服务业、外贸、制造业等竞争激烈的领域,国有企业从总体上没有长期竞争优势,对这些领域,除了极少数已经做强、做优、做大的国有企业外,原则上都应逐步调整退出。

  第三类是目前暂时盈利水平不错,可以生存发展,但不符合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战略,不符合国有企业长远的发展方向,比如房地产企业,也应该逐步退出。第四类是经营风险大,国有企业内部动力机制和风险承受能力不适应的领域,比如已经具有很大泡沫,并且具有系统性风险的金融领域的中小国有企业,以及需要巨额投入并且风险很大的高科技企业等,都应该逐步退出。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司长孔泾源在发布会上表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应有退有进,除个别军工等特殊领域由国有独资企业垄断经营外,其他可以尝试采取混合所有制形式,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把企业推向市场,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企业领导者的选拔采取市场职业经理人的聘任方式,企业的分配制度、劳动制度等与市场接轨,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中独立的竞争主体。

  7日,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6中国改革报告》,以“完善总体设计 寻求改革突破”为主题,对2016年的中国改革进行整体评估,对2017年的改革形势进行分析判断。这是该机构连续第三年发布中国改革报告。

  除上述国企改革相关内容外,报告分析认为,纵观2017年我国发展和改革的全局,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改革进入了攻坚期,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既到了最困难的时期,又面临着重点突破的临界点,处于不进则退的相持状态。2017年中国仍然要在保增长与调结构、稳经济和促改革之间纠结、平衡,而且平衡的难度更大,可以说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对此,报告对2017年的改革提出九条建议,包括推进反腐制度建设,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战略转变;坚持“改革优先”,舒缓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对供给侧改革的压力;清理僵尸企业,以四个突破口实现经济体制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大部制改革,深化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改革试点审批机制,解决激励机制问题;坚持“共建共享”理念,提高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等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