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07:25 经济参考报

  10月全国CPI重返“2时代” PPI持续上涨

  物价数据抬头 经济现回暖态势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2016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2.1%;P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2%。多位专家表示,CPI重新迈入“2时代”,PPI持续上涨,表明经济回暖态势已经显现。受此影响,预计四季度物价将持续回升,工业企业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

  10月份PPI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从行业分项来看,涨幅最高的仍是受前期去产能政策影响较大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15.4%,涨幅比上月扩大11.3个百分点。此外,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3.1%、3.7%和3.6%,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3.0、2.5和3.6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由降转升,上涨2.0%。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表示,这五大主要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1.4个百分点,是带动PPI同比上涨的主要因素。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多方面原因促进工业出厂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稳增长政策带动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反弹回升,市场需求的回暖促进了工业产品的价格上升。去产能效果显著,产能的削减对价格起到明显的提振作用。

  工业初期产品和原料的价格上涨明显,工业产业上游的输入价格企稳回升,PPIRM同比涨幅从去年末-6.9%逐渐上升至本月的0.9%。翘尾因素比上个月上升0.39%,对PPI同比增速起到抬升作用。

  对于CPI数据,连平表示,虽然环比下降,由于去年同期对比基数偏低,10月翘尾因素0.5%比9月上升0.29%,因此同比涨幅反而走高。食品价格环比-1%,但同比涨幅扩大至3.7%,鲜菜价格同比上涨最为明显,涨幅为13%。非食品价格上涨1.7%,年初以来逐步温和上行,能源类和服务类价格上涨明显。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多重因素推动了10月份物价数据回暖。一是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经过几个月,终于传导到实体经济领域;二是每年的上半年慢、下半年快的周期性规律在发挥作用;三是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上升,从产业链上游推动价格回升;四是圣诞节产品消费的提前拉动效应,还包含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出口拉动效应等。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经济回暖态势已经显现,预计四季度PPI将持续回升,继续推动制造业企业盈利的改善。货币政策方面,受到多个因素制约,宽松空间有限,降准或继续延后,年底前资金或持续偏紧。

  “工业产品供需环境出现转变,PPI的持续上升正是适度扩大总需求的重要表现,对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未来工业价格的走势,连平表示,多方面因素将继续促进工业产品价格上升,预计PPI同比增速仍会上行,年末PPI同比涨幅可能超过2%。他表示,年初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工业生产联系更为紧密的初级原料价格上升明显,纺织品、金属、工业原料价格指数高于去年同期,输入端价格企稳回升。大量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下游市场需求逐渐改善,带动工业出厂产品价格可能保持回升态势。此外,随着楼市降温,可能会有部分资金流入工业产品领域,阶段性抬升工业产品价格。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预测全年通胀将保持温和水平。他认为,随着PPI持续上涨,未来上游工业品价格上涨对CPI非食品价格的传导将逐步显现,但猪肉价格稳定,鲜菜、鲜果价格的短期冲击也将逐步减退,四季度CPI上行空间有限。整体看长期需求和通胀预期小幅回升,但无大幅上涨空间,预计全年CPI同比增速在2%左右。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员闫玲表示,2017年的春节在1月份,较2016年提前,春节效应也将会支撑物价指数上行至明年1月。目前,国内经济需求稳定,且CPI、PPI双双上行,货币政策空间也因此受限。考虑到物价的涨幅相对温和,预计货币政策延续当前的基调。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也认为,低基数叠加PPI回升,导致4季度通胀存在反弹风险,多因素制约央行货币宽松的空间。综合来看,降准或继续延后,而逆回购期限的拉长意味着短期资金成本的上升,年底前资金或持续偏紧。但地产调控加码加剧经济下行风险,也意味着资金需求长期趋降,流动性长期趋松。

责任编辑:陈楚潺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特朗普得胜市场前景堪忧?

尽管这段时间里,媒体不约而同地将川普得胜的远景描得很灰暗,但是大部分的投资者们对此不以为然,大家的预测是市场的反应多半会与英国脱欧时的类似:大选结果揭晓后的几天市场会震荡几下,接下来市场应该回到先前的轨迹,该干嘛干嘛。

对房地产税别过于功利化想象

财税体制需要系统化改革,房地产法,只是改革中的必备范畴之一。对社会公众而言,纳税人从意识到常识,还需要长时间的涵养。因而,无论是房地产税立法还是个税改革,从公共机构到社会公众,都不能将税收功能工具化、功利化。

市场发育初期产业政策有必要

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阶段,在一些产业实施适当的产业政策非常必要。不过,这并不表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产业政策。

大部分规划不是真正产业政策

基于我国能源行业现状,相比于纠正市场失灵,以及更加细致审慎的进行产业政策设计而言,如何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扭曲,特别是限制竞争与组织市场的冲动,还市场主体以独立决策权,仍旧是重要并且迫切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