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9日07:20 南方日报

  G20的中国足迹:从参与者到建设者

  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自加入G20以来,中国不仅参加了历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及领导人峰会,而且积极支持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致力于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

  从被动转向主动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介绍,当前世界经济正进入金融危机的复苏时期,二十国集团作为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论坛,也在引领和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唯有中国经济还在稳步增长,给世界经济吃了‘定心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介绍,当时为了更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G20从部长级会议升格为领导人峰会,中国角色开始凸显。到2011年,中国经济首次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G20的地位也由被动转向主动,成为G20的建设者。

  参与全球治理更积极

  白明说,现今中国不仅是第二大经济体,还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人民币也被纳入SDR篮子,加上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的设立,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敢于也有能力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为主动、积极的作用。而G20杭州峰会,无疑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重大国际行动。

  在李闽榕看来,在G20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融为一体,互相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未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特别是与G20国家之间的经济共同发展趋势将越来越突出。

  “2016年G20峰会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方案提供新的思路。”李闽榕指出,中国在完善全球治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方面提出或参与了很多建设性倡议,世界也期待此次峰会推动各方凝聚共识并制订行动方案,期待中国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五年G20峰会主题&中国主张

  2015 安塔利亚峰会

  峰会主题: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

  中国主张:二十国集团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14 布里斯班峰会

  峰会主题:增长、就业和抗风险

  中国主张:倡导做共促经济改革的发展伙伴,落实全面增长战略,推动世界经济从周期性复苏向可持续增长转变,建议创新发展方式、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治理。中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2013 圣彼得堡峰会

  峰会主题: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就业和投资等

  中国主张: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建设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包括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使之更加公平公正。

  2012 洛斯卡沃斯峰会

  峰会主题:加强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发展、贸易等问题。

  中国主张: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更多成果,使金融体系更好服务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国际金融治理改革,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使用并改善其货币篮子组成;将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和长期任务。

  2011 戛纳峰会

  峰会主题:新世界、新思维

  中国主张:二十国集团应共同提振市场信心,积极化解风险挑战,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建议坚持在增长中兼顾平衡、坚持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坚持在改革中完善治理、坚持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坚持在发展中共促繁荣。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为啥不太行

美国科技创新力量大,原因在于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房子是同样的,校区是同样的,大学名字都叫大学,但人家里头的活动却很不一样,差别很大。对我们大学在整个社会当中的连接方式,真要重新反剩

当前应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以货币政策为例,政府可以根据每年确定的增长与通胀目标授权央行灵活决定货币政策,未来可以考虑逐步做实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策功能。在机构实现相对独立的同时,最好也把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从公务员的序列里分离出来。

探秘中国经济数据背离之谜

当前中国经济数据虽然不如7月那么悲观,但政策也难以继续加码,不会有更强的刺激政策出现,因此预计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可能至年底也难见起色,防止资产泡沫的任务仍然较重。

一带一路是G20峰会上的中国方案

对包括G20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一个促进器、推动器,不但能够营造更为友善的国际环境,也能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改革,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志在必达,理所当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