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5日09:04 南方日报

  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

  短期降准降息可能性降低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倩蔚)2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为半年多来首次重启进行该期限的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与此前的2.4%水平相同。不少券商交易员分析认为,此次重启14天逆回购或进一步降低央行短期内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除了周三的14天逆回购,周二央行在公开市场还进行1000亿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25%。算上当日有800亿逆回购到期,央行当天净投放200亿。连续两天逆回购后,周三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跌约5个基点,7天加权利率虽然盘中跳升,但尾盘回落下跌74个基点。

  央行14天逆回购引发了市场对拉长资金期限,导致资金成本提升的担忧。周二央行询量时,便引发现券和国债期货大跌。周三14天期、21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跳升。

  申万宏源分析认为,重启14天逆回购表明央行更希望投放偏长期的资金,而隔夜及7天资金偏紧的格局难有明显改善。前期债券收益率急剧下行,伴随投资机构的加杠杆,无论是银行间还是交易所回购余额快速增长,而央行并不希望降低短端资金利率以免助长加杠杆行为。

  “通过逆回购投放资金,降准虽然仍有必要,但短期概率下降。实际上从8月12日公布7月经济数据开始,我们就提示债券市场面临调整压力,主要原因是未来一两个月利空因素大于利多因素,而如果央行维持偏紧的短端资金面,将会进一步加剧债市的调整。”申万宏源分析认为。

  今年以来,央行主要以MLF、逆回购等公开市场工具调整市场整体流动性。央行也多次强调,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利率水平低位运行,未来将维持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为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目前逆回购利率对资金面和债券市场短端形成强有力的制约,如果央行希望将降息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么调降逆回购利率可以视为变相降息。“毕竟基准利率已经逐步进入到新老交替的阶段,逆回购利率成为未来新的基准利率,或者以逆回购利率来构造新的基准利率,都是很有可能的。”刘东亮表示。

责任编辑:陈楚潺

相关阅读

G20峰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点?

峰会将重申避免竞争性贬值。峰会将支持扩大SDR的使用范围,这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峰会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一个新亮点。峰会将承诺促进结构性改革,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峰会将讨论全球经济面临的新的不确定性。

大数据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两个技术,在未来会使数字货币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使用权重大大增强。同时可以彻底改造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大数据意义上,未来的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不是存量的改造,而完全是增量的变化。

负利率可能无法达到使用初衷

从各国应用负利率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反而,出现了有悖于负利率实施初衷的五大矛盾,值得保持警惕。

一线城市楼市投资价值已经不大

如果剔除学区等非经济因素,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并不大,其关键原因在于一线城市价格过高,透支了住房价格的未来上涨空间。从长期投资价值来说,大多数一线城市住房的租售比都在1/1000以上,住房通过出租获取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仅为1%左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