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3日12:10 界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刚刚进入下半年,新增信贷数据以及社融规模遭遇“滑铁卢”。

  8月12日,央行公布7月信贷数据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多数指标不及市场预期。广义货币(M2)持续下降,7月同比增长10.2%,狭义货币(M1)持续上涨,同比增长25.4%,两者剪刀差持续扩大,达到15.2%。M1的快速上涨反映着实体经济中企业持有大量现金,但缺乏将现金投出去的意愿,陷入流动性陷阱。

  面对上半年新增信贷持续高增长,市场预期7月份或稍收敛。央行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4636亿元,同比少增1.01万亿,环比少增近200%。居民贷款增减457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撑起了7月份信贷数据。而企业贷款减少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011亿元。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居民中长贷款新增4773亿元,虽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房贷占信贷的比重已突破100%,信贷跳水,仅剩房贷。

  此外面对非金融部门即企业等信贷需求减少26亿元,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盖新哲认为,“为历史罕见。目前实体经济需求较为低迷,部分企业缺少合意的投资机会,进而新增信贷需求下降,甚至积累资金优先偿还贷款,最终资产荒问题不断加剧。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其他经济金融数据的印证,一是体现在企业积累大量资金导致M1持续高增,二是体现在企业无意投资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收缩。”与此同时,同日统计局公布的民间投资依然处于下滑区间。

  一位中部银行人士讲道,之前银行存款都是有指标,然而在实体经济不好的情况下,现在贷款也有对应指标,工作人员需要将贷款指标全部放贷到企业中去。

  除了银行贷款大幅下滑之外,其他融资渠道规模呈现全面溃败的局面。根据央行数据显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4879亿元人民币,此前预测7月信贷为1万亿元人民币,而6月份社融规模则是1.63万亿。分项目看,委托贷款增加177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10亿元,但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122亿元,同比减少180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2188亿元,同比少644亿元。

  一位银行人士解释道,随着商业银行自查票据以及监管机构对票据再度重视,同时商业银行票据风险案件时有发生,使得商业银行对于票据收缩规模,进而导致票据融资规模迅速下发,不排除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

  与上半年信贷高歌猛进不同,下半年一开头的信贷数据似乎被猛的泼了一盆冷水,实体经济从不同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规模呈现全面下滑的局势,预示着偏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正在逐渐的回归到真正的稳健?

  中金公司认为,7月数据表明货币政策趋于中性,但流动性无虞。预计下半年政策立场保持中性,在执行上以公开市场和各类借贷便利操作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中性立场并不等于流动性紧缩。

  但姜超认为,7月投资、消费均走弱,外贸继续萎缩,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加之近期通胀显著回落,意味着中性货币政策面临考验,宽松预期重新升温。

  除此之外,央行以及新华社等纷纷发表报告以及评论,指出频繁下调存款准备率将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以及“中国不会采取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除非经济出现实质性的改变。频繁降准和降息的激进宽松不仅会引起流动性过剩,也会抑制中国去产能和刺破资产泡沫的努力”。

  盖新哲认为,当前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水平,未来还需要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投入,而且要前瞻性地扩大社会保障,运用政府与市场合力托举民生,充分释放居民部门的需求潜力。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相关阅读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仍存在

尽管“8·11”汇改已经过去一年,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显著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作为央行干预市场的结果,中国外汇储备存量与最高峰相比已经缩水了8000亿美元左右。此外,由于担心加剧贬值压力,中国央行在降息与降准的问题上畏首畏尾。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