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5日21:31 新华社

  《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总理文章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7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14期将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的文章。文章是李克强总理2016年5月6日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章分五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指出,就业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增长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虽然现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潜在风险不可低估,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文章第二部分指出,要在经济转型中积极推动就业转型,一是推动以传统产业就业为主向服务业就业为主转型;二是推动以就业为主向就业与创业相结合转型;三是推动以体力型劳动就业为主向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就业为主转型。文章第三部分强调,积极的就业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首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同时政府在引导市场创造就业岗位方面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既要突出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两个就业重点,也要重视做好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富余员工分流转岗安置、复转军人、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等就业工作。文章第四部分指出,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培训力度,解决目前我国“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文章第五部分强调,就业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各级政府要从大局出发,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及时拿出促进就业的实在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共同想办法、出实招,把就业基础工作做好、做扎实,把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责任编辑:王嘉源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