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3日07:42 综合

  挤压药价水分政府不能缺位(民生观)

  李红梅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23日 13 版)

  谈判后还需做大量后续工作,才能让患者尽快用上降价药品。一个是采购配送,一个是医保支付

  5月20日,国家药价首次谈判结果公布,治疗乙肝和肺癌的3种药降价一半以上,与周边国家趋同。

  值得进一步庆贺的是,国家药价谈判将成为常态,将会有更多药品价格不再“高高在上”。

  专利药、独家药缺乏市场竞争,价格高昂,很多患者买不起,可是确实管用,比如此次谈判的3种药都是世卫组织和欧美国家推荐的一线用药。买不起怎么办?国际通行做法就是价格谈判。去年,16个部委组成协调小组,建立谈判机制,按照“一药一策”思路与相关企业进行多轮谈判,用团购的办法,以量换价,最终形成了如上谈判成果。

  随着国家谈判的不断推进,更多药品纳入谈判范围,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充分体现国家的决心,意义非常重大。

  谈判后还需做大量后续工作,才能让患者尽快用上降价药品。一个是采购配送,一个是医保支付。两个环节必须衔接上,缺一不可。采购需要先确定用量,否则空有一个谈判价格,企业无法生产或配送到位。但药品使用量如何确定?需要地方想办法。将谈判药品纳入医保是谈判的一个重要砝码,如果只是降价却不能用医保报销,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说,药品价格依然太高。

  5月20日同步公布的《关于做好国家谈判药品集中采购的通知》做出了安排,但仍需要各省份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比如各省份要去谈判,确定挂网采购相关事宜,6月底前才能确定挂网采购价格。医保衔接更复杂,医保与各地财力水平息息相关,需要对药品进行评估测算,确定合规费用,量力而行。另外,医保种类多,各有各的目录,纳入哪个目录,报销水平多少合适,需要各地自行确定。

  谈判价格属于国家药品分类采购的一种,也是一种药品的定价办法,如何更大程度地挤压药价水分,回归合理水平,不能光靠药采机制的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药的利益输送链条,也应该是药价改革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相关阅读

中国城镇化为什么有问题?

中国的旧型城镇化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两点,一是旧型城镇化异化为房地产开发地产,第二就是各地争相建设超大规模的城市。这造成的大拆大建侵犯了民众的利益,然后就是小城市偏枯,特大城市疯长。直接导致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占地面积过大,投资效率低下;其次是各级政府债台高...

如何找出牛股的技术优势

能否跳出唯技术优势的限制,把技术优势内化成对整个产业竞争优势发把控,完善自己对所属整个产业发展的撬动,已经成为众多从导入期到快速成长期的技术类公司的关键。

把房地产当支柱有什么可怕后果

泡沫是一种中间现象,这是资本过剩必然会产生的一种中间现象。根源在于城市化推动了资本过剩,资本过剩导致了大量的资本活动,这些资本活动在某一市场集中爆发,就产生了泡沫现象。

中国能靠什么来超过美国?

本质上讲,世界上各主要文明体在进行一场竞赛,看谁能首先通过变革走出当前的困境。这一场竞赛的胜者将会是未来几十年乃至本世纪世界文明的领导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