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4日03:26 新浪综合

  自贸区三年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上海样本 可复制可推广(扎实推进自贸区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上海1月13日电(记者李泓冰、孙小静)“快到不可思议!”上海中远空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路明惊叹。清晨6时30分,货物航班在浦东机场降落,10时10分,货物通关出区,距离飞机落地仅3小时40分钟。如果在自贸区外,则需要一到两天。

  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摘下的樱桃,靠泊洋山保税港区码头到查验后放行,从至少两天压缩至最快6小时。“物流成本降低三成!”“天天果园”联合创始人赵国璋这账算得快活。

  3年多前,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花落上海浦东。3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变化让人惊艳:外商投资项目从核准制转为备案制,耗时从3至6个月缩短为5个工作日;全国第一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不断缩水,从最初的190项减少到现在的122项。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全市1/50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4的生产总值。“自贸区速度”背后,是一系列制度创新的改革布局:

  ——确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90%左右的国民经济行业对外资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

  ——确立符合国际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一线进境货物当天入区,进出境时间平均缩短78.5%和31.7%,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整合20多个部门,试点企业物流仓储成本下降50%以上、业务量上升40%;

  ——确立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自贸区累计开立6万个自由贸易账户,业务涉及110个国家和地区、近2.8万家境内外企业;

  ——确立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联动创新一级政府管理体制,实现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政府职能转变新突破。

  三年创新改革,再造“上海样本”,上海自贸区一批重要成果还复制推广到全国。“制度创新才是驱动经济长远发展的持续动力。紧抓制度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上海责无旁贷。”上海市委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