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11:49 新浪综合

  外媒:中国为振兴东北“绞尽脑汁” 准备新的经济杠杆

  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 外媒称,近年来经济一直处于“筑底”阶段的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振兴政策。然而,人才流失的困境却令外界普遍感到担忧。有媒体甚至报道称东北每年人口流出多达百万。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27日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近日回应了这一说法,称数据并不准确。按照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的说法,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基本上,100多万的流出人口数量是近十年累计的总量。

  报道称,虽然东北的人口流失问题并没有传闻中那样严峻,但国家发改委仍对此表示了担忧。因为在东北流失的100多万人口中,高层次、管理层和生产线的骨干力量占了多数。

  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今年上半年,吉林省的经济增速为6.7%,黑龙江省为5.7%,辽宁省则为负增长。一些工业企业已经处于生存线的边缘,人才的流失更让企业雪上加霜。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11月26日报道,“10月份工资又减了,一个月也就2000块钱出头,一家三口都养不起。”辽宁省国有钢铁巨头东北特钢集团的李大旭(化名)一脸愁云地说。

  报道称,由于经营不善,东北特钢在10月宣布破产,虽然李大旭还在上班,但之前每月4000元左右的工资在今年年初减了1000元,公司破产后又减了1000元。

  据相关人士透露,东北特钢可能是在酝酿与鞍山钢铁集团等其他国有钢铁企业合并,目前已经进入资产审核阶段。如果合并完成,东北特钢还会继续存在。

  但李大旭已经决定去其他行业的外资企业谋生路了。他说:“无论怎么瞅,钢铁都是夕阳产业。还在国企里头混,啥也改变不了。”

  报道称,现在,东北三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低迷地区的代名词。特别是东北的经济中心辽宁省,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负2.2%,在中国全部省份中垫底。

  东北三省的共同问题就是以钢铁和煤炭等重工业为经济中心,国有企业是地区经济的最主要支柱。该地区民风保守、不喜变化,由于一直依赖国家,缺乏民营企业自主创业的氛围。但受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钢铁减产令该地区不得不面对进行彻底的结构改革的巨大压力。

  中国政府本月表态要为东北三省插入新的经济杠杆。除了要重组东北特钢这样的国有企业之外,还准备推进企业经营改革,为30至60家地方国企注入民营资本。为了培育民营企业,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在东北设立至少一家民营银行,并且对东北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给予优先支持。

  此外,中国还在加速推动地方政府之间的干部交流。例如,让辽宁省大连市与服务业发达的上海市加强合作,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与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发达的深圳市开展合作,通过有效地交流行政经验来促进东北地区培育新的产业。

  报道称,中国政府可谓为东北三省绞尽脑汁,但这一系列动作能否奏效尚不明确。今年8月,中国政府决定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为东北三省提供1.6万亿元的投资。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中国就一直在断断续续地为东北三省提供投资,但这似乎并未激发该地区推动结构改革的斗志,反而助长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依赖性。

  在中国经济整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恢复东北三省的景气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当务之急。国家的支持政策,体现了中央政府的危机感和焦虑。(来源:参考消息)

责任编辑:李彦丽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