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刘剑刚:跳出一亩三分地 天津自贸区是京津冀的自贸区
新设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以及上海自贸区扩围的消息确定后,引来各方关注。
成立已一年的上海自贸区,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新设的三个自贸区也有着各自的定位和功能。有一点是相同的:四大自贸区都承担着行政体制改革和建立完善现代治理体系先行先试的使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这四大自贸区所在地商务系统的负责人,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看看他们眼中的自贸区又是什么样的。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中国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区)是北方唯一一个自贸区。12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见到了在京参加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的天津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刘剑刚。
“三个新设的自贸区都有自己的定位。广东自贸区立足港澳融合发展,福建自贸区立足对台经济合作,天津自贸区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刘剑刚说,“天津自贸区是京津冀的自贸区,不是天津一家的自贸区,是制度创新高地,要打破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定位从对外变为对内
“天津港片区,实际上只留了个3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刘剑刚说,“以前申报的时候 (天津港片区)是112平方公里,后来只保留了这30平方公里。”3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是天津港的一部分,其中10平方公里是海关特殊监管区,也即围网区。
此前,在包括天津港区、中心商务区等在内的申报方案中,天津自贸区的面积达到260多平方公里。
根据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发布的四大自贸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天津自贸区包含了天津港片区共30平方公里、天津机场片区共43.1平方公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共46.8平方公里,总共119.9平方公里。
这3个片区将各有侧重。据刘剑刚介绍,东疆保税港区主要试验贸易便利化;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是以金融为主的服务业、高端制造业还有为其服务的生产性制造业;机场保税区则是先进制造业包括飞机制造在内的集聚区。
“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试验后,肯定先考虑北京和河北的特殊监管区,将一些可行经验先向曹妃甸等地复制。”刘剑刚说,广东、天津、福建三个新设自贸区都有各自定位。
“天津自贸区和那两个(广东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还不太一样。自贸试验区本来是对外的开放园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则是国内的一个城市发展战略。”刘剑刚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未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天津的东疆保税港从2007年就开始探索成立自由贸易园区,对东北亚的经贸投资是其战略重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方案中,天津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疏解北京的人口、环境和交通压力,服务北京。
三地如何协同一体化发展?“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打破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刘剑刚说,“天津自贸区不是我们地方的试点,是国家的试点。天津自贸区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为京津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制度创新高地。”
国务院要求四个自贸区进行对比试验和互补试验。“怎么对比?怎么互补?既要复制推广上海的经验,又要有自己的特点。”刘剑刚说,为了“复制”,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领导“不断地去、反复地去”上海自贸区学习。
至于“特点”,刘剑刚认为要立足于中央对各地自贸区的定位,立足于“你还有什么创新、你对周边有什么带动”。
金融复制尚不明朗
12月26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贸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草案说明。四大自贸区的试验内容与“外资三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以及《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共涉及4部法律12个条款。
4部法律涉及的条款和行政审批将从2015年3月1日起调整,在3年内执行。这是四大自贸区跟国内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不同之处。
四大自贸区最引人注目的,是金融和服务业开放。已经先行先试的上海尚在金融开放方面显得小心谨慎。
刘剑刚称,现在来看,对新设立的自贸区,除了金融创新的部分职能不再复制以外,其他都能复制。
现在央行[微博]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有30条支持措施,证监会[微博]、银监会、保监会也有21条支持措施,“一行三会”共51条支持措施,也算是自贸区条例的基本框架之一。
“最起码看要FTU(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给不给复制。不给这个就做不了‘一行三会’在自贸区内支持的这些(试验)。”刘剑刚说,如果不给的话,天津自贸区就做点别的,“比如融资租赁和外汇管理便利化,最起码实现汇兑便利化。”
融资租赁是天津的特色之一,基本都集聚在东疆保税港区,以飞机、船舶、大型设备融资租赁为主。“天津的金融创新有基础。现在对天津自贸区的金融政策不是太明朗。”刘剑刚说。
至于负面清单,“我们早就编制了。对照着上海自贸区2014版的139项特别管理措施,我们列了132个,比他们少7个。”刘剑刚告诉记者,天津以制造业为基础,负面清单要突出制造业。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寅12月29日称,回顾上海自贸区一年多的发展,截至2014年11月底,区内投资企业累计达2.2万多家,新设外资企业2114家,同比增长10.4倍。境外投资加速发展,已办结160个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对外投资额累计近38亿美元。货物“先进区,后报关”,入库时间平均缩短2至3天,企业物流成本降低10%左右。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及天津自贸区是否在挂牌后的一年半载之内能做到这种爆炸式的增长时,刘剑刚笑称,“那就看我们的本事了。上海自贸区的外高桥保税区,前20年才有七八千家企业注册,现在短短一年多翻了一番。我们如果做好了,可以预见能翻两番。”
至于天津是否会利用好2015年有可能正式实施的中韩自贸区机遇,刘剑刚说,现在只是对天津的港口有利好。“地方不大认识得到大的对外自贸区战略对地方的好处,没盯着FTA(一般指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区),现在都盯着FTZ(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都盯着国内的自贸区,都以为这是政策洼地。其实中央要求的是创新高地,没什么政策优惠。”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