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今年有36项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胡欣欣
在其他地区自贸区申请审批放缓的传言中,更多地方把目光投向了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来自上海官方的多个消息透露,今年上海自贸区将会推出36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此同时,在新一版的负面清单修订过程中,上海自贸区希望能够有进一步的开放措施,而这些开放措施将不仅仅涉及服务业,还将包含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此前,上海海关已经推出了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监督服务创新制度,并于6月底之前推广实施。
有学者分析,在其他领域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或将集中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政府管理模式和服务业的扩大开放。
对于这些经验的推广范围,则将根据情况一部分在全国推广,有的则是在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推开。
瞄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已经成为上海其他区县、长三角各市对接自贸区的重要方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地方官员表示,将主动对接自贸区,积极复制自贸区的先进经验。
36条“可复制、可推广”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自贸区运行首年推出的这36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具体内容。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分析,除了上海海关已经公布的14项上海自贸试验区监督服务创新制度以外,在上海自贸区内执行的工商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服务业的扩大开放。
“在上海自贸区内执行的工商登记管理改革中,可复制推广的大约有十几条,由事前审批向状态管理的政府管理模式改革也有十多项可以对外复制推广。”孙元欣说。
他认为,服务业的扩大开放也有可能率先在区外应用,但是对外商投资管理的负面清单模式由于较为复杂,可能会放在较后推广。
对于经验复制推广的范围,上海其他区县或将成为较早承接经验的区域,而更多改革措施将直接在全国范围推广。
除了总结经验以外,上海自贸区今年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扩大开放措施。上海官方多次表态,2014年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将尽快修订,并尽早推出。
而配合2014版的负面清单的编制,自贸区还将推出多项扩大开放措施。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消息显示,新的开放措施除了将包括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检测检验认证、影视出版等服务业领域以外,还将对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制造、新能源等新兴制造业领域提出外资准入的开放措施。
孙元欣认为,服务业开放项目需要经历“落地”、“成树”、“成林”的过程,而由于试验区的地理位置、容量和功能定位,可能不太适合某些服务业开放项目的长期发展,因此有必要在更高层面采取一些新措施。例如,通过外延、飞地和园区升级方式,形成溢出效应。
产业对接自贸区
对于上海自贸区自身发展服务业上的弱势条件,长三角许多地方都希望能够通过承接溢出和复制自贸区政策而实现对接自贸区。
孙元欣表示,在复制自贸区的政策方面,其他城市不一定非要去戴“自贸区”这顶帽子,而是可以先去做,打牢基础。他举例,上海的诚信管理系统获得高层的赞赏,成为自贸区内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其他城市已经可以在这一方面着手去做。
而在承接产业溢出上,上海自贸区的属地浦东方面就多次表示,希望承接自贸区在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对外开放试点。
在6月20日召开的“2014上海自贸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赵红军教授认为,在自贸区这一政策的冲击下,长三角城市的优势和劣势将进一步分化,产业将向更具有优势的地方集聚。这并不意味着,自贸区外的其他地方就处于发展的劣势地位,相反,只要长三角地区能够认清各自的比较优势,仍然可以在服务上海自贸区,或者通过自身良好的产业发展定位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事实上,其他地方担心的多是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的虹吸效应。“目前自贸区成立后对我们产生的虹吸效应的确比较明显,我们只能期待未来通过经验的复制推广使虹吸变为溢出。”一位长三角地区的官员说。
而上海一个郊区的官员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则表示,将要梳理产业政策,针对自贸区的产业变化探索完善当地发展政策体系,并且希望能够争取缩小政策落差“与上海自贸区在区域合作、政策配套、监管模式、人才引进上尽快接轨”。
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楚秋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常州方面在等上海方面的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以便进一步研究如何对接。他个人认为,上海设立自贸区之后,将对常州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有益。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