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上海自贸区所得税优惠至15% 相关人士否认

2013年09月11日 02:20  21世纪经济报道 

  曲潇

   上海自贸区“不要政策,要改革”的思路或许将体现在自贸区内的所得税政策上。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综保区相关人士表示,自贸区本想设计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范围和政策,但是“没有,真的没有”。而此前有消息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内,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此前浦东新区商务委发布的《浦东新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蓝皮书》显示,即使在跨国公司最为密集的地区,受访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对于外汇管理和税收制度等一系列监管政策暂时处于满意度较低水平。

   而浦东方面希望借助自贸区使更多跨国公司总部真正发挥配置亚太资源或者全球资源的能力。但对于税收方面的政策突破,一位浦东新区部门负责人也对本报记者坦言,据他所知自贸区内的政策突破“可能没有税收”。

   真没有税收红包?

   媒体援引上述综保区人士称,自贸区不是零关税。国家要求自贸区是制度创新,对于服务贸易方面税收的考虑,“不能再给什么红包了”。

   这或许一下子浇灭了许多企业对自贸区的热烈期待。此前接受本报采访的多家企业和专注国际贸易的律师都表示,对自贸区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够降低税率。

   目前在全国其他地区的财税政策方面,深圳前海对符合产业准入目录及优惠目录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因此,上海自贸区内到底给怎样的税收红包,成为了企业最为关注的政策。

   参与自贸区政策研究的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分析,由于目前希望进入自贸区的企业较多,自贸区并不需要15%的税收优惠进行招商引资,因为随着改革的推行,区内企业会有比较大的政策红利。

   同时,此前外资企业在税收方面所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在最近几年才有所转变。陈波认为,自贸区税收减少,势必会造成政策上的洼地,不利于中国企业在中国境内参与国际竞争。

   此外,尽管目前东亚的几个自由贸易区,如香港、新加坡在税收方面都低于中国国内,而自贸区又承担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但陈波表示,无论是WTO还是TPP都没有要求降低本国的国内税收,税收优惠也不是我们开放的主要目的。

   而如果没有税收红包,上海自贸区是否还能保持对于跨国公司的吸引力?

   “自贸区的改革是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改革政府现有的审批制度,这本身就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上述浦东新区人士说。

   要改革不要政策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调研时,一再问上海市市长杨雄,上海是不是要改革?杨雄的态度非常坚决,其表示上海没要政策,上海要改革。杨雄此后也曾公开表示,上海希望通过自贸区建设,在体制机制上有一个新突破,制度创新将作为自贸区重要的任务。

   而一位自始至终参与总体方案设计和前期研究工作的人士表示,其曾多次向前来咨询的人解释,自贸区并不是政策优惠,而是先行先试,不仅仅是开放,更重要是改革。“我发现很多人都很失望地走了,觉得没有什么戏可唱。”

   “此前自贸区方案曾有版本考虑过对某些从事金融服务、技术先进型的企业和对外投资的企业可以给予15%的税率优惠,但是由于现在自贸区细则没出,一切还没有定论。”一位参与自贸区方案研究的学者说。

   本报了解到,李克强在上述调研期间曾明确表示上海自贸区“在探索中前进”。“这就意味着自贸区政策细则可能会在探索中调整,”上述学者推测,“如果企业在这方面有强烈需求,同时又促进产业升级的话,也可能会在第二批细则里考虑这些问题。”

   据了解,除了跨国公司外,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央企以及国内银行对自贸区也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一位上海当地研究者认为,自贸区将吸引跨国企业将其进出口贸易和两头在外的离岸业务等功能的转移。

   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孙永强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自贸区除了在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运营中心来华落户以外,自贸区还将会成为两头在外的离岸业务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平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郑龙传射国足2-0 世预赛意大利2-1出线
  • 娱乐独家:张馨予自认坏女人 李晨:都是受害者
  • 财经女商人丁书苗从铁路捞百亿 刘志军不让动
  • 科技苹果明晨1时发布新iPhone 将全程直播
  • 博客女星赵薇:老妈倾倒众人的独家美食
  • 读书后宫之谜:秦始皇为何终生没有立皇后
  • 教育教师节家长送3000元礼品称怕老师记不住
  • 姚树洁:奥巴马与普京的尴尬
  • 官建益:三中全会政策的内核
  • 太友:央企在外亏损实属正常的不正常
  • 张庭宾:美元复兴以人民币牺牲为代价
  • 齐格:经济转型为何如此艰难
  • 叶檀:刘志军丁书苗利益共同体
  • 舒颜:为什么国人买电视需求十年不变
  • 刘步尘:中国彩电轮番上演悲喜剧
  • 马光远:地王频出是地方政府有意托市
  • 沈建光:三大领域将释放改革最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