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集资乱账难清收 民间借贷监管空白待补

2013年08月19日 09:59  财经网 

  据华夏时报报道,8月13日,陕西神木县城一片萧然,空荡荡的商场、餐厅、楼群、工地,均向外界传递着繁华散尽的信号。因民间借贷崩盘引发的众人封堵县政府事件已过去近一个月了,可问题继续在发酵。

  据悉,不久前神木县鸿广小额贷款公司申请注销,这与两年前当地民间资本申报小贷公司的高涨情绪相比反差强烈,也成为该县小贷公司发展的拐点。短短两年间,神木的民间资本已经从良性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演变成违规集资,继而蜕变为各种诈骗。

  神木民贷的崩盘起始于当地几个集资“明星”的陨落,随后各路民间借贷“中小盘”也纷纷出现本金、利息难以收回的局面,而在此后的集资处置过程中,这些昔日的集资“明星”也逐渐暴露出涉及不同程度的诈骗——他们的往来账目如雾里看花,真实资产寥寥无几。如今,民间的焦虑已经开始向各级政府部门蔓延。

  “现在是摸底难、取证难、追债难、维稳难。”一位参与神木县民间集资处置的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诉苦,神木最知名的集资大户张孝昌目前的债务处置已令各方一筹莫展。

  据了解,张孝昌从2008年开始从事黄金珠宝生意,近年来开始以网上炒黄金、纸白银生意为由,以2.5分至3分不等的利率、以月结或季度的结算方式,向社会公众吸收巨额公众存款,去年年底资金链断裂。

  “他(张孝昌)最后剩下的就是几家黄金珠宝专营店里的首饰,这些首饰就算全部按吊牌价计算价值,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净缺口也还有19亿元。”上述参与该案处置工作的人士称。

  据知情者介绍,神木的大多数集资行为都在地下交易,吸收和放贷人员没有固定场所,甚至没有企业名称,问题暴露后便出现大量债权人找不到债务人,投资人找不到老板的情况,还有许多人借此氛围有钱不还恶意欠债。

  本报记者多方梳理了神木地区民间融资的集中模式发现,其中均存在较大金融风险:“非法吸存模式”为常见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链条断裂风险浮出水面,以导致群体事件;“隐名入股”模式则易产生集资诈骗;“企业放贷模式”则常发展为高利转贷犯罪。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新近兴起的资源型城市,神木还没有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尚未形成系统的、稳定的、抗风险能力强的产业格局。去年以来,全球经济疲软,煤炭市场低迷,势必给神木经济带来重创,因煤而生的民间借贷遭遇危机,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目前,打击非法集资,规范金融秩序,对神木今后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案本周四在济南中院公审
  • 体育西甲-梅西两球巴萨7-0 皇马2-1逆转 视频
  • 娱乐传伊能静潘粤明约会庆生 女方获潘母赠花
  • 财经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夫妇被调查或引风暴
  • 科技中电信携网易今日推易信 将挑战微信
  • 博客盘点与白龙王关系密切的30位明星(图)
  • 读书毛泽东因何事决心必须搞掉刘少奇
  • 教育全国7成211高校招生存在性别歧视
  • 金岩石:中国三个大众投资市场哪个牛
  • 叶檀:中国大妈撼动金价
  • 西向东:美国各族裔喜欢买什么车
  • 谢作诗:为什么限购令不能降房价
  • 杨涛:重点镇建设应避免计划思维
  • 徐斌:4万亿积极财政不是资源错配
  • 张明:地方债究竟有多危险
  • 张化桥:IPO的诱惑
  • 陶冬:欧洲恢复增长 联储准备出手
  • 石建勋:俄罗斯基础设施落后在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