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松绑住房限购 开发商称是为重振实体经济

2013年08月14日 01:38  第一财经日报 

  许多企业不是“盖楼”就是“炒房”,多被深套其中,直接影响资金流;房地产表现如何,同时关系到省内的GDP座次

  陈周锡

  在房价“跌跌不休”以及实体经济告急的大背景下,温州成为中国首个松绑地方楼市限购令的城市。

  温州市住建委官员日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证实,在国务院规定限购政策框架内,温州对地方版限购令进行调整,允许本地户籍家庭在市区购买第二套住房。而2011年3月出台的限购令不允许购买第二套住房。

  “这一激活楼市的政策调整,出发点是为了拯救实体经济。”一位知情的温州大型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表示,上任不到两个月的新任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此前调研中多次强调温州要重振实体经济。

  事实上,房地产市场表现如何,已成为温州与绍兴、台州与金华GDP座次竞争的重要筹码。无独有偶,陈一新最近也提出了温州“赶超发展说”。有研究人士对本报表示:“调整房产政策是目前温州缓解实体经济压力为数不多的办法。”

  激活二手房交易

  上周三,温州房产中介人士谢国华很兴奋,他获知本地户籍家庭可以在市区拥有两套住房。为此,他还跑到房地产交易大厅窗口确认消息的真实性。

  2011年3月,温州下发《关于落实住房限购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以及有相应纳税、社保证明的非户籍居民家庭只能在市区新购一套住房,而属其他情况的家庭则被暂停购房。与其他许多房价上涨过快城市一样,此举是为响应国务院房产调控精神。

  松绑后,只要拥有温州户籍,即便是周边县市的居民(家庭)也可以到市区购房,最多两套,不限制购房交易次数。对此,温州市房屋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解读称,与2011年相比,现在市场发生很大变化,炒房的外部环境已不存在。

  上述温州大型房企负责人说,7月下旬,受陈一新书记嘱托,温州市发改委、住建委主要领导“问计”开发商,“主要意图是拯救实体经济”。他说,之前温州众多企业不是“盖楼”就是“炒房”,如今房价已比最高峰时下降百分之三四十,他们多被深套其中,直接影响实体企业的资金流。

  事实上,自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至今,许多企业出现了资金流的“青黄不接”。

  无独有偶,该房企负责人透露,8月初浙江省地税部门在温州召开企业座谈会,与会房企负责人提出了降低二手房交易税费的建议。本月8日,一位温州房地产评估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该区地税部门领导上午开会“罕见”地表示,二手房交易税费将“能低则低”,“以价换量”增加地方税收来源。

  对于政策调整,谢国华等房产人士均认为,这有利于激活二手房交易市场,尤其是大户型、总价格高的豪宅、别墅等,购买人群主要来自周边县市居民以及在外温商。

  上述房企负责人认为,原先预测下半年温州房价还将下降10%以上,限购、税费等地方政策调整后,下降幅度、速度有所收窄。

  2011年9月以来,温州房价连续22个月同比下降,目前是全国70个城市中唯一一个5、6两月房价都下降的城市。

  同时,温州楼市面临庞大的库存压力,以及从司法途径流入市场的大量房源。温州房地产市场信息动态监测显示,截至昨日,温州可售房源为36927套,涉及预售建筑面积为415.22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为21819套、293.49万平方米。

  GDP座次竞逐筹码

  一位浙江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人士认为,温州住房限购调整与当地经济现状不无关系。从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看,上半年温州GDP增速仅为7.4%,远低于全省8.3%的增速。调整房产政策是缓解实体经济压力为数不多的办法。

  上半年,温州GDP为1695.30亿元,仅比绍兴多30.19亿元;台州GDP为1382.13亿元,仅比金华多26.57亿元。更为关键的是,绍兴、金华GDP增幅,分别比温州、台州高出1.7个百分点。可见,今年年底温州GDP在全省排名第三的位置极有可能被绍兴取代,台州则是防着金华“超车”。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温州户籍人口900多万,是绍兴(400多万)的两倍左右,且人均GDP在全省排位靠后。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金祥荣教授对本报表示,多年来温州GDP增长放缓,与当地政府管理能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脱实就虚”等有关,形成“温州经济”和“在外温州人经济”两种特色。

  于是,在经济尚未有明显起色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增长趋缓,被认为拖了温州GDP的“后腿”。上半年,温州第三产业增加值870.10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大幅回落和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疲软的影响。

  上述研究人士则认为,现在温州房价依然过高,即便购房政策调整,能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多少好处也是个未知数,“我并不是很看好。”目前,温州新房价格每平方米为2万多元,几乎是苏州、东莞等地的两倍,且温州人均工资并没有优势,这必然会造成本地企业、人才以及资本外流。

  在GDP远离杭甬“标兵”,身后又有绍兴“追兵”的情况下,上任还不到两个月的陈一新在之前深入基层的调研中多次强调,温州要重振实体经济,并提出“赶超发展,再创辉煌”的口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安徽蚌埠男子坐牢17年后被判无罪释放
  • 体育曝男篮将帅矛盾尖锐 总结会变成批斗会
  • 娱乐郭晶晶腹中男婴值千亿 名医曾为王菲接生
  • 财经传北京大户型现集中抛售:官员怕反腐
  • 科技运营商大建基站后遗症 电费每年数百亿
  • 博客兰和律师:梦鸽不会无凭无据贸然控告
  • 读书断送大清:与和珅有一拼的晚清第一贪
  • 教育女子两年辞职26次 任何事都是妈妈说了算
  • 王东京:中国经济十年内保住7%无悬念
  • 马忠普:钢铁产能过剩严重性被夸大
  • 老谷:201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掠影(图)
  • 周彦武:感谢高房价吸纳了50万亿M2
  • 徐斌:未来经济大萧条根源在哪里
  • 叶檀:城镇化被赌徒操纵
  • 谢作诗:高房价的几大危害
  • 陈季冰: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
  • 金岩石:城镇化的疯狂如何扼制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中国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