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再次高调力挺民企:机关干部挂职民企

2013年07月18日 11:34  法治周末 微博

  今年5月29日,重庆启动“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6月市级机关再派出34名干部到民企挂职。挂职干部一般被安排到与他们所在的部门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内部

  法治周末记者 陈霄

  发自重庆

  肖华安最近心情很好,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作为重庆海丰建设集团的董事长,他头疼已久的问题最近得以解决:公司建设的养老地产刚刚获得国家老龄办的批文,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家智能化养老试验基地。

  肖华安将此归功于重庆市在一个多月前开展的一项活动——机关干部进民企。在这项被称为重庆创举的活动中,35家市级机关的40名干部到当地40家民企挂职,替企业跑腿办事。海丰集团的批文,就是挂职的干部帮忙跑着办下来的。

  感到满意的并不仅只有肖华安这些民营企业家们,重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重庆工商联党组书记蒋平说,干部也在挂职中受益。“他们精神状态很好,学到很多东西。感觉更实了,在办公室有点虚。”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这是继去年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3”系列文件以来,重庆力挺民营经济的又一举措。

  机关干部挂职民企

  肖华安在市工商联的大会上听到干部要进民企的政策宣传后,联想到公司正在搞的养老地产需要一个突破,他立即找到工商联经济部。

  “我说了公司面临的情况难题,也提了公司的需求,老龄办和民政局是一个系统的,申请能不能挂个民政局的干部过来。”他对法治周末记者回忆说。

  重庆市民政局规划财务处主任科员潘智慧就是这样来到海丰集团的,她挂职集团的总裁助理。

  看了海丰建起来的房子和智能配套系统,知道项目由于缺乏一纸批文而难以继续推进,潘智慧回到民政局,专门做了汇报。

  了解情况后,市民政局很快与国家老龄办取得联系,积极协调争取政策,并组织北京的专家来实地考察。

  “在短短半个月内,就获得了国家同意基础建设的批复。”潘智慧说。

  这是全国第二家智能化养老试验基地,肖华安说起来自豪不已,他坦言这一项目使公司的产业大大提升了一个台阶。

  肖华安对挂职干部潘智慧的效率很惊叹:“我们自己去申报,可能三个多月都搞不下来,报到重庆市老龄办估计就得要一个多月。”

  “公信力偏高,渠道畅通,这是(干部)下企业的核心作用。下来了,许多东西参与了,看得见、摸得着。”肖华安说。

  向准是重庆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重庆山外山科技公司到重庆市卫生局点名要他去企业挂职,在这之前,他甚至连干部进民企的文件都还没有看到。

  在领导找他征求意见时,考虑到配合市里的工作,他答应下来。从此,他的上班地点转移到了山外山公司的副总经理办公室。

  刚刚上岗不久,企业就给向准这个挂职副总制定了五大岗位职责,第一项就是建立、维护与政府部门的公共关系,此外还有制定营销战略、协助办理建血液透析室的卫生许可等手续、推进重庆地区销售、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山外山是一家职工两三百人、去年产值规模上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向准上班没多久,就感觉到企业文化氛围很浓,“标准化管理,员工的积极性很高”。

  正式进入工作前,山外山给向准还专门搞了几天培训。

  向准也很快感觉到企业运行状态与机关工作状态不一样:“非常现实,正像老总说的,产品卖不出去,就没钱给员工发工资。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就摆在那儿。利益最大化就是公司的追求。”

  “到企业掌握的是第一手资料,与听人汇报肯定不一样。之前有企业抱怨政府部门不关心他们,以前有时真不知道关心他们哪方面。”向准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到公司后,向准才知道他们为什么点名要他,老总告诉他,说他了解多方面的信息,对企业发展有利。

  向准也能理解为什么干部挂职会受到企业的欢迎:“机关干部过去,多多少少有些资源。企业认为这是公共资源,该用还是要用。”

  向准感觉在企业和在机关的工作节奏差不多,甚至可能工作强度还略小于管理职责复杂的医政处。但他显然比过去要忙,因为人手紧张,卫生局的大事他还要同时兼顾,有时候只能两边跑。

  挂职干部四大任务

  干部下到民营企业后,只有一个多月,效果就显现出来。

  一家生产木瓜酒的企业,过去宣传不够,挂职干部将其介绍给重庆的餐饮集团,立刻帮助其打开了市场;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挂职干部协助下,在政府采购数量上的销售立刻增加……

  干部融入新工作的速度也令工商联党组书记蒋平吃惊,他到一家汽车企业调研,看到该企业一位干练的领导,穿着工作服,挂着工作牌,坐在与德国企业的谈判桌上,“完全看不出来是挂职干部,角色转换很快”。

  这家汽车企业的老总对蒋平说,十分支持机关干部进民企政策。

  重庆创举“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是在今年5月29日正式启动的。

  蒋平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其实这项活动最早是在重庆市工商联展开的,春节刚过,工商联的6名干部就已经到6家民企挂职了。

  在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活动在全市范围铺开,6月市级机关再派出34名干部到民企挂职。整个活动由重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和重庆市工商联共同组织开展。

  法治周末记者向重庆市工商联了解到,报名参加活动的市级单位共有35家,其中团市委和市总工会主动要求参加首批挂职活动,而保税港区管委会则因为无在编机关干部、重庆银监局因为人员紧张明确表示暂不参加活动。

  这40名机关干部平均年龄38.5岁,最小的只有26岁,其中正处级干部6位,副处级干部16位。

  干部带薪挂职,待遇不变,管理上还以原单位为主。

  挂职职务的安排则以干部的现有职级为基础,同时结合其任职部门、任职经历以及专业背景,安排相应职务。

  具体来说,一般就是正处级干部可安排挂职任副总经理;副处级及以下干部可安排挂职任总经理助理或部门负责人助理;中共党员干部可安排挂职任企业党组织副职。

  蒋平告诉记者,报名的民营企业总共有100多家,后来经过遴选,剩40家。“筛选的时候主要以实体经济为主,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当前的经济危机,这些企业的困难度要大得多。”

  挂职干部到民企以后主要有四大任务,一是宣传好市里的相关政策;二是搞好调研,提升自己;三是做好协调工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四是服务好企业,改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让企业进一步理解政府,企业有怨言,有时候是沟通不够。”蒋平说。

  这是重庆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40名干部进40家民企只是第一批,他们的挂职将在今年年底结束。

  挂职相关的民企

  挂职干部一般被安排到与他们所在的部门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内。

  例如,卫生局干部到医疗设备企业;水利局干部到水电企业;教委干部到教育集团;环保局干部到环保集团;新闻出版局干部到传媒公司;食品药品监管局干部到药业公司;等等。

  “总的来说,来自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地税局等权力部门的干部尤其受到企业欢迎。但我们安排的时候也会考虑到企业规模,例如重庆的民营老三家,宗申、力帆、隆鑫,挂职干部的分量更重一些,就安排了发改委、经信委和财政局的干部。”蒋平告诉记者。

  蒋平说,机关干部进民企的最初想法,是源于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号召党内开展务实为民的清廉活动。结合重庆的实际,国企、民企、外资三条腿中民企是最短的腿,加上过去在调研过程中听到太多民营企业家寻求政策支持的呼声,机关干部挂职服务于民企的想法就成形了。

  “大家也知道,重庆过去有个特殊情况,过去几年里打黑除恶,要求缩差共富,要求干部到农村去,分好蛋糕。而实际上,当前经济发展是首要任务,把干部引导到一线,帮助把蛋糕做大才是根本。而过去民营企业完全强调社会责任,搞缩差共富,分蛋糕。”蒋平说。

  重庆电视台将干部进民企的新闻播出之后,蒋平第二天就接到九龙坡区和涪陵区民营企业家的电话,他们对蒋平说,感觉有些不公平。

  实际情况是干部只有40位,民营企业却有几万家。蒋平只好跟他们说,这只是第一批,随后很快就会在各区县分批推进。

  对于外界有声音担忧机关干部挂职民企可能会导致腐败问题,蒋平解释说,挂职干部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不变,仍是原单位负责,挂职干部禁止在企业领取工资、资金、分红等报酬,严禁借挂职之机牟取个人私利。

  蒋平还告诉记者,近日重庆刚刚出台了《挂职干部守则》:“主要是针对挂职干部怎样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人家(企业)副总拿多少钱,你挂职副总拿多少钱,如何摆好自己的位置,思想上有没有变化,守则是先打预防针。”

  几次高调“挺民”

  肖华安极力对记者称赞上述活动,他连着说了几句“很好、很好”,这一活动大大增强了他对办好企业的信心和对重庆发展非公经济的信任。

  “过去很多机关干部对非公经济有看法,现在机关干部也进民企了,跟在国企挂职一样,我感觉民企得到了尊重,终于平等一回了。”肖华安说。

  他坦言,在过去,政府没把民企与国企放到一个高度,许多民营企业家谈起非公经济,都底气不足,感觉低人一等,既如此,那就得过且过。现在政府重视,能够融入在一起,又敢放开手脚干了。

  重庆,这个长江上游的超大型直辖市,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实际上已经几次高调“挺民”。

  去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刚任职重庆没多久,重庆市就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以及三个配套文件,这就是在重庆非公经济系统人所皆知的“1+3”文件。

  去年11月20日,孙政才接掌重庆市委书记,随后不久,抓好民营经济被列入当年重庆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随即,孙政才与35家民营企业家座谈。

  他要求各级政府优化政务环境,对民营企业“坚持多关心、多扶持、多服务,少干预、少检查、少添乱”;同时也强调“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

  虽然重庆市委市政府多次高调“挺民”,但是像肖华安这样重拾信心抱着积极乐观心态的民营企业家似乎不多,法治周末记者试图约访当地几位民营企业家谈谈对这一系列举措以及近来政策环境的看法,他们都婉拒了。

  位长年在私企当法律顾问的学者私下对记者说,很多人还没有从前几年的打黑中缓过劲来,虽然公司老总现在跟他说话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手机电池卸下来,但并不代表他重拾了信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陕西神木否认财政巨亏 雷正西未调离
  • 体育吉鲁3球阿森纳7-1 切尔西官方报价鲁尼
  • 娱乐教授就李天一案言论道歉 白岩松批三宗罪
  • 财经华润董事长宋林起底:2010年是人生切割点
  • 科技俄三大运营商决定停售iPhone
  • 博客花总:上海外滩最低调的奢华酒店(图)
  • 读书妻妾成群:古希腊开放的两性和婚姻生活
  • 教育超级中学炼狱般规定:不能生病不能走神
  • 安邦智库:大老粗经济毫无前途
  • 徐斌:新班子经济葫芦里面究竟什么药
  • 倪金节:中国经济增长下限靠什么稳住
  • 叶檀:克强经济学有明确边界
  • 水皮:总理新政的路径选择
  • 陶冬:全球去杠杆已经开始
  • 苏鑫:王石的救赎
  • 安邦智库:如何解读李克强经济思路
  • 朱平:未来十年投资机会在股市
  • 丁志杰:日元贬值可能引发东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