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在一个估值75亿元的项目即将对外出售且将产生巨额利润时,深圳市国资委毅然舍弃馅饼,将其持有的深圳市长城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长城”)19.75%的股份转让,4729.395万股最终落入深圳市中洲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洲地产”)囊中,转让价格为28.80元/股,总价13.62亿元。
上述转让价格引发了外界对深圳国资委利益输送的质疑,至此,中洲地产合计持有深长城23.79%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而公司表示今年将增持成为第一大股东,中洲地产在深长城“潜伏”8年终于如愿以偿。
国资委蹊跷退出
在专业投资机构看来,这一价格与公司数百亿的资产评估值相比“有些便宜”,从而引发了外界对国资流失的质疑。
深长城董秘尹善峰告诉记者,这是股东之间的股份转让,双方谈判了3个月,应该是讨价还价的结果,当时谈判股价只有19.05元/股,而最后的收购价溢价50%,与目前二级市场的价格差不多。“但成交价是依据什么我也不清楚,更不方便做评论,只是在过去5年中,二级市场的股价从来没有到过28元,有人说高有人说低,那只能依据二级市场价格。”
2012年深长城占主营业务收入88%的房地产销售收入仅仅24亿元,这在全国房地产企业中根本排不上号。不过由于早期拿地的低成本,让深长城的房地产毛利率达到近50%,因此近三年净利润连续保持在3亿-4亿元左右。
在深圳国资委管辖的地产企业中,相对而言,深长城尚属优质的资产,旗下拥有一些潜在的高价值资产。
深长城拥有20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其中深圳龙华黄金台项目占地面积为28.63万平米,是1991年的土地,成本只有2.2亿元。在华强北还有一座估价10亿元以上的酒店,深长城旗下的深圳笋岗物流项目也被机构估值超过50亿元。
最大的利润来源于深长城金融中心,合计15万平米的写字楼市值为60亿元,1万平米的商铺,估价15亿元,总共75亿元,而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该土地在2006年获得,土地成本只有3.2亿元。
在公司2012年的董事会报告中提到,南山深长城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已开展写字楼及商业招商前期工作,在今年4月23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公司也明确表示将在2013年开售。
面对即将产生的巨额利润,国资委的突然退出显得十分蹊跷。
在记者获得的一份国资委内部文件关于2013年深圳市国企资本运作工作中提出,2013年要重点推进直管企业下属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为后续资本运作创造条件。
中洲地产的算盘
中洲集团创立于1993年,实际控制人为黄光苗、黄光亮家族,巧合的是,与第一大股东联泰系同属潮汕地区的黄姓人控制。尽管深长城曾公告称,这些黄姓人并非一致行动人,但在深交所的监管函中对这一结果显示了三点不满,最终却不了了之。市场传闻两家为近亲,行动目标一致,且也曾有过项目合作。
中洲地产还宣布,在未来12个月内还将择机继续增持深长城股份并成为第一大股东。中洲地产的这个如意算盘打了很多年,终于将如愿以偿。
记者曾调查发现,事实上早在多年前,中洲方面与深长城就曾多次合作,且存在利益输送之嫌。2005年,两家合作开发宝安宝城旧改项目,总投资为36亿元,其中中洲集团投资29.52亿元,深长城投资6.48亿元。但结果是,在土地拆迁完成60%之前,深长城投入6.16亿元,而中洲只投入了2.95亿元。但深长城并未能享受到该项目的成果,最终仅收回投资款项及利息。
两者2006年在惠州的投资项目也如出一辙,由深长城出资,中洲地产坐收利润,3630万元的工程款均由深长城垫付。
中洲地产与深长城存在同业竞争关系,缘何收购深长城?深圳某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经理分析认为,现在要想在深圳拿地,没有人脉和关系很难获得机会,而深长城作为国企,与政府的关系不一般,收购深长城后,中洲可以利用这层关系在深圳拿到项目。
中洲地产在深圳地产界的名气和地位并不高,开发的项目也只有屈指可数的3个,其中一个便是中信城市广场。
“当然还存在另一个可能性,就是或有更大的公司隐藏在中洲地产幕后。”该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大公司一般不愿意直接出面参与国有股改制,中洲仅仅是作为过桥机构,在理清完复杂的收购手续后,大公司最终出面收购或者借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