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当日,“探索成都:高新的科技及先进的制造业”和“热点话题圆桌论坛:科技、创新与新兴世界”两个关于“科技”与“创新”的话题被放在重要的时间段,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就在财富论坛开幕之际,GE医疗中国在位于成都的GE中国创新中心启动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响应中心”;世界500强、全球知名的端到端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伟创力在华的第二家机械制造工厂,也于两天前在蓉落成……从这一个个极具含金量的项目中不难看出,成都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早已奠定了其在西部、全国乃至世界令人瞩目的地位。如今,在科技支撑创新的驱动下,成都市民生活通过科技创新正在悄然改变,而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科技影响力凸现
世界巨头纷纷落户成都
两天前,世界500强企业伟创力在成都的工厂正式落成。据悉,该工厂占地1.2万平方米,目前员工人数超过360人,主要制造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和游戏机等消费电子设备的高精密注塑模具。投产后,每年大约生产2000套的模具并供应全球。
伟创力全球运营总裁弗安瓦斯·巴比尔称,该工厂是世界级的,这里有最先进的设备、人才和运营团队。据介绍,制造一个高精度的模具一般需要12周,但伟创力成都工厂只需要3周。巴比尔说,“我第一次来成都的时候就感觉这是一座具有创新精神的城市,现在是第三次来,我确定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他来双流的厂址考察时,还是一片空地,而如今却令人惊讶地建起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并运转正常。伟创力之所以能如此迅速投产,得益于当地政府优良的政务服务。“成都生机勃勃,当地政府愿意倾听我们的投资意见,有非凡的创新意识,所以我们只用了6个月就做出了投资决策。”他说,近日伟创力还将与成都签署一份新协议,再建两座车间,主要致力于可再生能源模具的生产,预计明年6月投产。
除伟创力外,GE医疗中国在位于成都的GE中国创新中心也同时启动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响应中心”,该中心不仅可以实现与全国数千台医疗诊断设备的在线连接及诊断,还可实时进行教育培训,让智能化的医疗关爱惠及更多民众。然而在此前,“英特尔[微博]”“腾讯”“德州仪器”“联想”“戴尔[微博]”“阿里巴巴[微博]”“西门子”“富士康”“赛门铁克”“通用电气”“澳新银行”“普瑞斯数控”等世界知名高新科技企业,都已在成都安营扎寨。
创新驱动发展
成都创新型城市已见雏形
“不要认为创新都来自西方,现在,有30%的专利申请都来自中国和印度。” 哈曼国际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包利华昨日在财富论坛中这样表示,中国、印度存在着巨大的创新潜力。是的,就成都而言,以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迅猛发展,而整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居西部城市第一位,经济发展正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
对于未来发展,成都早已有了明确目标。预计到2015年,成都各类创新型企业将达到1500家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的比例将达70%以上;引进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50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保持同类城市领先水平;新增上市企业20家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以上,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00家以上;建设国家级各类科研平台45个以上……
基础已经牢固,路径已然明晰,迈向战略目标的步伐正坚定而有力。按照自主创新的城市发展核心战略,成都城市创新发展的定位进一步明确,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正稳步推进,正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推进科技创新,一个创新型城市的蓝图已见雏形。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 成都日报记者 刘鲁 张惠
热点话题
科技创新
要利用市场谋取发展,也要回报市场
企业 应担负培养人才的责任
昨日,在2013财富全球论坛热点话题之一——“科技、创新与新兴世界”圆桌论坛上,小米科技[微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微博]、SAP股份公司联席CEO施杰翰和哈曼国际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包利华就“创造就业机会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场高端对话。
小米科技雷军:
创业关键是谁给第一笔钱?
“中国的年轻人有非常强的创业热情,重要的是,谁能给他们第一笔钱?”一手打造小米神话的雷军称自己有一个“业余爱好”——天使投资。“现在中国的天使投资相对较少,没有投资,这成为年轻人创业的一大难题。”他认为,科技的创新,需要来自年轻人的热情,一旦有人愿意给他们第一笔钱,为他们提供创业启动资金,那将促进更多年轻人创业成功。“在过去20多年我投了很多家公司,现在已经有两家上市了。”
SAP施杰翰:
解决失业问题,自主创新是良药
“解决失业问题的一剂良药,不是让大公司越做越大,而是让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创业。”SAP联席CEO施杰翰这样认为,“现在是技术改变世界的时代,真正的创新来自大众,所以大公司有义务扶持创业者。施杰翰认为,企业不仅要支持创业者,同时,还应该担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企业进入一个市场发展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这个市场的资源为自身谋取发展,还要回报这个市场,将教育、技术带给当地的人们。”他表示,已在中国围绕数字教育开展了培训。
哈曼国际包利华:
建造更好环境才能吸引创新人才
“不要认为创新都来自西方,现在,有30%的专利申请都来自中国和印度。” 哈曼国际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包利华表示,将西方的能力、机制、想法,以及中国、印度巨大的创新潜力融合在一起,才能带来爆炸性成功。
“但是,创新需要大量人才,为此,如何吸引人才,是公司需要考虑的。”包利华表示,哈曼针对当地情况,建立更优越的环境,为每个员工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以吸引创意人才。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
成都日报记者 郭薇
热点话题
未来交通
解决拥堵,关键在于改变出行观念
交通 自动环保高效是趋势
包括沃尔沃汽车产品战略及车辆产品线管理高级副总裁莱克斯·科斯迈科斯、香港铁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韦达诚、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董事长王银香在内的六位嘉宾,昨日参加了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热点话题圆桌论坛之未来的交通,热议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高效率公共交通系统构建等问题。
自动驾驶
已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来自汽车城底特律的邓恩公司总裁迈克尔·邓恩说,消费者把车当成第二个起居室,是家的延伸。“如果说传统汽车只讲究操控性、驾驶性能的话,未来汽车将让人们不再花过多精力在驾驶上,可以说自动驾驶离我们不再遥远,这是汽车的发展趋势。”
沃尔沃汽车高级副总裁莱克斯·科斯迈科斯也表示,围绕自动驾驶的研发,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技术成熟后,还能有效减少因驾驶人精力不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未来交通发展,除了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努力,可再生能源如生物燃油的应用同样非常重要,正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董事长王银香所说,解决碳排放、维持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交通关注的主要目标。
移动互联
提高公共交通效率
嘉宾们关注的话题还有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应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香港铁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韦达诚曾供职于伦敦运输局,他说在试图解决此前伦敦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时,人们讨论过各种技术、政策层面的方案,但发现关键还是在于改变人们的出行观念。“一项政策,如伦敦采取的征收拥堵费,若能使10%的人改变出行方式,就能对缓解交通拥堵产生很大作用。”他又以香港为例,说香港是以构建公共交通系统,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最好典范,而公共交通发展得越好,城市中其他问题相对来说就更容易解决,所以大型城市必须要有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
“人们在出行前,如果能通过互联网,提前知道公共汽车目前行驶在哪儿,还有几分钟到站,就能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高效出行。”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提高车辆的准点率、可靠性,在韦达诚看来也是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
成都晚报记者 刘祎
热点话题
投资战略
高风险高回报的时代已成“过去时”
投资 请调低你的回报预期
在投资领域,高风险高回报似乎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一条“真理”,然而在昨日举行的热点话题圆桌论坛之风险时代的全球投资战略活动上,来自摩根大通、加拿大丰业银行、苏黎世保险的“大佬”们却不约而同地表示,在前景不明、风险难测的当下,这一真理已经成为“过去时”,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投资时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乐观
还会继续投资继续并购
“不确定”是在昨天这场论坛上与会嘉宾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苏黎世保险亚太、中东及非洲区主席杰夫·吕迪安表示,现在常常能看到不少公司握有大量的现金,这对企业来说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这种不流动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复苏是没有好处的。
世界500强企业,被誉为2012年全球50家最安全银行之一的加拿大丰业银行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汪斯齐作为应对风险的“成功者”现场发表了他的观点,“我们其实很乐观,在今后,还是会继续投资,继续并购,但会改变预期,简单地说,就是调低回报预期。”他透露,丰业银行现在已经将过去20%的资本回报率调低到了16—17%左右,而这一数字在中长期来看,15%就已经很理想。
分享
服务行业更应该被关注
企业投资尚且如此谨慎,对风险抵御能力更弱的个人投资又该如何?在昨日的论坛上,嘉宾们毫不吝惜地分享了他们对股票、房产和黄金等投资热点的态度和操作建议。
摩根大通公司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表示,从产业看,与钢铁、水泥等传统的资本密集型重工业相比,医疗、卫生、物流、教育、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服务行业发展迅速,且有广阔的前景,他们是投资中更应该被关注的领域。
嘉德置地董事肯尼斯·库尔蒂则直接将他们投资股票的“细则”和盘托出:我们投资的目标是带来现金回报,选择的标准是公司治理机制健全、账目准确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而经过挑选,在3000家A股企业中,20%是可以投资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例分别占65%和35%。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
成都日报记者 尹婷婷
嘉宾对话
商业法则
世界500强企业领袖展望商业新法则
应变 企业要紧跟需求创新产品
“都变了。”在向全球500强企业领袖发问前,《财富》高级特约编辑杰奥夫·科尔文对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做了如此感叹。昨日,他和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穆泰康、联想集团[微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等嘉宾坐到一起,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世界500强企业领袖展望商业新法则”的环节中,讨论他们共同的议题——“应变”。
可口可乐的应变:
满足新时代消费者需求
消费市场变了没有?第一个问题,被抛给了有着127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改变是急剧的。”穆泰康选择了一个非常强烈的词。穆泰康说,在社交媒体上可口可乐有7000万粉丝,通过与粉丝日常交流,能了解消费者需求,并紧跟需求,创新产品、包装、物流体系。
对可口可乐这样的巨型国际企业来说,要稳步踏进新的时代,需要做什么?对科尔文的这个问题,穆泰康的回答是,一如既往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说,“我们需要理解变化和趋势,并领先于做出反应。”
联想的应变:
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
对联想这样的企业来说,变化亦是一目了然的。据杨元庆介绍,上个季度,公司个人电脑销售情况有所下降,但他同时指出,如果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加在一起,这仍是一个发展的行业。
个人电脑业务很多年都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最近几年的下降是否会导致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改变?怎样的改变才能使企业取得成功呢?科尔文问。杨元庆的回答和可口可乐相仿,那就是找出变化,满足需求。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
成都商报记者 王冕 成都晚报记者 刘祎
嘉宾对话
中国文化
市政厅式对话,聚焦中国文化
专属 大牌们的入乡随俗之路
昨日,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博柏利集团首席执行官安吉拉·阿伦茨、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财富市政厅式对话上,共同“聚焦日新月异的中国文化”。
据悉,所谓“市政厅对话”是市政厅会议这种新型会议形式的“改良版”,因最初会议地址多选在向所有人开放的一个城镇社区和当地市政大楼(TownHall)举行,故得名。与传统方式相比,这类会议规模一般不会太大,话题宽泛自由,气氛也比较轻松。台上嘉宾的发言类似一个简短演说,而台下的与会者可以和演说嘉宾进行观点交锋和提问交流,能更加充分表达自身意见。
迪士尼罗伯特·艾格:
打造专属于中国的迪士尼
对于上海迪士尼将会是怎样的主题,罗伯特表示,“中国迪士尼不能照抄照搬,必须是中国的迪士尼。”他认为,不同的国家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迪士尼将主题公园带到全世界,但并不希望每一个迪士尼乐园都千篇一律。”罗伯特表示,针对中国本地文化,迪士尼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收集,并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最后,经过创造者内部的消化,将打造出专属于中国的迪士尼乐园。
博柏利安吉拉·阿伦茨:
紧盯年轻消费群体
2006年接手博柏利掌门人一职后,首席执行官安吉拉·阿伦茨让这一深陷泥潭、苦苦挣扎的英国时尚品牌重获新生。对此安吉拉·阿伦茨认为,她成功的秘诀,就是紧盯年轻的消费群体,采取数字手段为这个百年老字号注入青春的血液。“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要将市场细分,并为他们定制专属的产品。同时,还要保证自己有核心类产品能满足其他的需求。”安吉拉说。
万达王健林:
还应重视中国的“白发产业”
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集电影院、购物、餐饮于一体的万达广场,都说明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和安吉拉·阿伦茨一样,有着紧盯年轻消费群体的观念。而在昨日的对话上,王健林却没有强调年轻消费群体,而是将目光放在了“白发产业”上。他认为,“‘白发产业’的消费需求完全不会输给年轻人。”王健林认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同时,国家扶持养老产业的力度加大,“白发产业”将会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掘金点。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
成都日报记者 郭薇 尹婷婷
嘉宾对话
教育就业
中外嘉宾问诊就业老大难问题
困境 需要教育和企业合作
在昨日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关于教育和就业的讨论会上,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代表带来一个消息:根据调查,未来中国低端型劳动力将出现大量剩余,而顶尖人才缺口则逾千万。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吗?昨日讨论会的举办,正是为了集合全球智力,寻找一个答案。包括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微博]、真格基金主管合伙人徐小平等,都加入了这场持续两个小时的讨论。
杜邦CEO:
培养“软技能”人才
要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问题,许多嘉宾认为,还是要从教育本身的改变开始。柯爱伦说,这种改变不能只依靠政府,企业需要发出更强的声音,让教育理解并满足企业的需求。“如今企业对所需人才的定位已经不同于40年之前。”现在,企业更希望招进来一个多面手,他(她)既懂专业,又对公司其他部门的运作非常熟悉,“不管将来把他(她)放到什么位置,都能胜任。”柯爱伦将这种能力定义为“软技能”。这一观点得到了现场许多嘉宾的支持。
外企高管透露晋升秘诀:
努力,永不停止学习
在昨日的讨论会上,还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插曲。趁着众多外企CEO在座,一位来自成都的女孩站起来,向他们发问。“我想知道,在外企的中国雇员要怎么样才能够打破玻璃天花板,晋升高管团队?”这种含蓄的表达,让在场的不少外企高管都忍不住笑了。柯爱伦兴致勃勃地支招。她的秘诀是,“对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足够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
成都商报记者 王冕
原标题:科技支撑 创新驱动 成都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