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廖志慧、见习记者张茜、通讯员陈颖)昨日召开的全省国有资产监管会议上,39家省出资企业与省国资委签订经营业绩目标责任书:今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0%,实现利润增长15%。
薄薄一张纸,责任重如山。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加等不利形势下,省属国企如何克难攻坚布局新一轮国企改革?
去年营业收入增25.4%
产权交易额仅次于直辖市
去年,39家省出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4.01亿元,同比增长25.4%,上交税费34.13亿元,同比增长6.4%,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国企成为复杂环境下保增长的“排头兵”。
改革改制加快推进。截至去年底,全省列入规划目标的50户大型国有企业和100户国有骨干企业的改制任务全面完成。省联发投、鄂西圈投、省交通投等5家投融资平台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累计完成投资1156.67亿元,融资1120.8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938.98亿元。
调整重组频频出招。去年,省航道公司划转省交投,省粮油集团划转省长江投,省医工院划转宏泰公司,深圳宝丰公司国有股东权利全部移交三环集团,医药保健进出口公司划转大冶有色集团……部分重组整合项目付诸实施。
央企对接项目加速“落地”。截至去年底,2011年的85个签约项目已全部进入报批审核或开工建设阶段。其中已完工项目3个,投资额10.4亿元;已落地在建项目68个,到位资金324.79亿元;在建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额分别占签约项目的80%和74.71%。
以武汉光谷联交所为龙头的产权市场整合完成,各类产权全面进场交易,全省统一,覆盖多种经济成分、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产权交易市场基本形成。去年,全省产权交易市场成交总额710.62亿元,居京、津、沪、渝之后的全国第五位。
“省级队”实力偏弱
总资产报酬率低于银行利率
喜中有忧。省国资委主任杨泽柱坦言,当前国企改革要克服“疲劳”、“畏惧”、“疑虑”等症结,要凭智慧和勇气克难攻坚。
省出资企业是湖北的“省级队”,是“五个湖北”建设的生力军,当前尚未起到“驾辕之马”和“底盘支撑”的作用。去年,39家省出资企业资产总额在全国排21位,在中部六省排第四位,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不到央企的4%,完成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税金只占全省国有及控股企业的5%。
省出资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还未全面推开。39家省出资企业中,有23家是国有独资,全年研发经费4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1%,多数企业资本运营、营销管理、技术领军、国际化经营等专业人才匮乏,企业盈利水平偏低。去年,省出资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只有2.36%,不仅低于全国同级企业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还比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低0.9个百分点。
省国资委分析,究其原因,既有宏观不利因素影响,更多的是我们自身思想不够解放,改革不够彻底。
加速优胜劣汰
三年后省属国企减至20家
按“十二五”规划,二三年后,我省出资企业将由目前的39家减少至20家,使全省国有资本的80%集中在产业链的关键领域、产权链的核心环节、价值链的高端部位,集中到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基础性产业,集中到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集中到企业的主业。
下一步,国企改革何去何从,突破口在哪里?
杨泽柱说,突破口就在股权多元化、资产资本化、股权激励化,借此“把产权盘活,把资产盘活,把团队盘活。”
他认为,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有的企业可以整体划转,有的可以合并重组、股权代持,有的还可以增值扩股、整体上市等。“总之,哪条路有利于企业发展,就走哪条路。”“推进国企调整重组,还应在抓大、放小、汰劣上下功夫。”对一批资不抵债、经营亏损的企业,省国资委将实行集中托管,加快解决改制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其快速退出市场,为优势企业发展腾出空间和资源。
他说,省出资企业要力争实现“五个转变”,即由重视国有独资、国有控股转到推进股权多元化;由重视资产规模扩张转到重视质量、效益;由重视投资、重建设转到大力融资、带动社会投资上来;由重视经营者业绩考核转到加强对经营者激励和同步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上来;由重视发展环境转到重视企业法制建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