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严厉楼市调控正展开 各地严打投机性购房(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4日 07:49  CCTV

  主持人:您刚才有一句话,一笔带过了,但是我觉得还得说一下,定价的时候,原来只是根据周边房子的价格来定,其实这一句本身就挺有说头的。

  陈云峰:实际上这是根据市场定价的,这个也无可非议,但是实际上房子还有一个支撑就是它的成本,大家都在说,土地的价格在推高成本,这个也无可非议,确实也是这样。在北京,一套房子的价格当中,有一半实际上是开发商去买地的价格,但是这个并不足以让房价涨得这么高,涨得这么高,还是大量的投机性和恐慌性的购买,入市之后,实际上他出现的这么高的价格和这么大的交易量。

  主持人:所以这个时候已经不看我的成本是怎样的,我只是看周围的人,他如果定成两万的话,我不可能定得比这个低,它已经在售的是两万,如果我新开的盘,我定到多少呢?

  陈云峰:你要定两万,我定到两万一,我定到两万一仍然是一抢而光,这个时候你就要卖两万二,我看到你卖两万二还能卖动,我干脆就卖两万四,实际房价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给哄抬起来了。

  主持人:房价就是一点一点被哄抬起来,又该如何经过政策的调控之后,一点一点被压下去,我们持续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一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住房,如果这套房属于二套房,将执行二套房贷政策,如果属于三套房,则不予贷款。这是由北京市政府推出了房产调控措施,被媒体解读为认房不认贷。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4月19号以来,北京有16个项目获得预售许可证,截止到4月30号这一天,三千多套新房中仅有65套签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某楼盘销售人员:一次性付款的话是能优惠六万,贷款的话看你有几套,第二套的话,首付必须50%,这个能在总价上减三万。

  记者:咱们这个房子现在有卖出去的了吗?

  某楼盘销售人员:目前还没有。

  同期4:明显感觉客户持币观望情绪比较浓重,大概客户在最近几天,下降比例在20%到30%,从18号以后,几乎没有发现投资客,基本都以自住客为主,最近成交的大部分为公积金贷款。

  陈志(北京市房地产协会副秘书长):这次的政策基本上锁定了这些有需求的,包括改善性的需求的这样的人群,会把北京市长的不合理的炒房的泡沫挤出去,应该会显现立竿见影的效果。

  解说: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楼市新政的出台,距离国四条,国十一条的上一轮调控信号释放只过去了三个月,但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国内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11.7%,北京更是高达60%。

  短片中主持人:自去年的10月,CBD东扩的概念亮相至今,短短五个月之内,该区域的平均房价已经大涨了七千块钱,房源的均价由去年的一万四左右,上涨到了现在的两万一。

  记者:今年的春展五环以内的项目均价已经达到了两万五,像我身后这个项目,去年春展的时候房价是八千元一平方米,而现在已经飙涨到两万五一平方米。

  买房人1:不会考虑,我觉得说,如果我再有钱的话,我不会把钱投资在房子上,因为我觉得北京的房价太高了。

  解说:据报道,除北京外,青岛市已出台楼市14条意见,抑制高房价,多条意见按国家政策上限执行,或者比国家政策更加严厉。广州、深圳、上海等地,也正在积极酝酿地方执行细则,预计五一后会公布。

  史上最严,前所未有,这一次密集出台的地方楼市新政,有让人回忆起了各地为了挽救低迷楼市的2008年。

  近一段时间以来,房地产市场交易量的持续下跌和买房人的观望,使得更多开发商尝到了寒冬的滋味,打着促销比比皆是。

  买房人2:房价应该还有一个下降的一个可能。

  记者:那你现在会选择出手买吗?

  买房人2:我在观察。

  买房人3:我要是不着急用,我就过一段再买。

  2008年资料:陕西省西安市出台政策,决定从2008年9月4号起至2009年12月31号,对购房户按购房款总额给予0.5%至1.5%的财政补贴。

  目前南江江北的一些楼盘房价已经降到每平米三千元。

  短片中主持人:今天北京发布了关于促进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解决居民各类基本住房需求为核心,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北京市民:开发商价钱还是降得不够多,折扣还是不够到位,还在观望。

  解说: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4月以来的调控措施,比以往历次调控都要猛烈,但也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宏观背景,比如通胀预期,比如市场上充斥的热钱。短期猛烈的退烧药,长期看能否扭转楼市的供需形式,我们又能否以此为契机,改革金融,收入分配等,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制度体系,实现更为长远的调控目标呢?

  主持人:拿北京市的12条调控措施来看,对于很多购房人来讲,都觉得是措手不及,对于卖房人来讲,又是一个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作为业内人士,您是怎么来看待出台的新政的,在您的意料之内吗?

  陈云峰:国十条和京版的12条出来之前,我们实际预计到了,肯定会提高首付,也肯定会加息,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力度这么大,特别是对于二套房和三套房都给了不同的界定,在北京甚至不给三套房贷款,包括不许给纯外地人贷款,这个确实是我们当时没有预料到了。

  主持人:力度大是说狠,但是稳和准也很重要。

  陈云峰:一个是狠,另外一个是准。我们经常在业内说一个笑话,说这一次的政策是精确制导,应该打那儿就打哪儿,所以这次我感觉不光是力度大了,而且确实准确度比以往历次的调控都提高了。

  主持人:怎么讲应该打哪儿就确实打到了哪儿?

  陈云峰:因为在北京,实际真正买房子的人,自住性需求的人和改善性需求的人,占的比例实际并不高,真正高的就是从进入了2010年之后,投资性和投机性的需求。在我们一线销售现场看,已经超过了50%,买房子是投资的和投机的,已经比自住的人要多了。而且在买房子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外地人出现,这些外地人并不是咱们平时所说的已经在北京工作了,是北漂一族,纯粹就是看好北京是首都,是资源兴城市,我就来这儿赌一把,我把钱押在这儿,比存钱强多了,这种投机性的需求进入之后,实际搅乱了整个楼市。

  所以我觉得宏观调控应该还是要保护这种自住性的需求,住房也是基本的需求,这一点政策做到了,不伤及无辜。但是对于来投机的,坚决予以打击,包括对于二套房提高首付50%。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二套房也这么严厉,我改善性需求不可以吗?实际我认为就是不可以,中国地少人多。包括在北京,北京的资源非常紧张,水资源,包括交通的拥堵。

  主持人:您这么说小心得罪人,改善性住房都不可以?

  陈云峰:改善性住房也要受到抑制,并不是说不可以,提高到50%,我觉得力度是刚刚好。

  主持人:刚才您开玩笑说,差点就穿着大衣来了,因为感觉到寒意了,准备怎么过冬呢?

  陈云峰:我也是一大开发商,所以我感觉这次的调控,首先我们也是欢迎的。我们也感觉到,如果楼市这么疯狂下去,我们将来也没什么可开发了。价格涨到天价,将来真是像大家预测的,五六万块钱,或者说十来万块钱,那谁还买得起。

  主持人:你们也是欢迎的吗?

  陈云峰:我们是欢迎的。作为一个开发商,我们也想健康稳定地来发展,我每年都开发,每年都有房子卖,每年卖得都比较好,十几年之后,我们还在做开发商。如果照着2009年,或者2010年初的势头,我觉得有两三年,北京的土地就会被抢光了,没有房可卖了,大家手里拿着这些钱,又去炒别的地方的房,所以我觉得真的是乱套了。

  主持人:比如我现在就有一种担心,2008年的时候因为金融危机的出现,当时房价低迷,买房的人也很少。很多开发商那个时候扛不住了,降了价,打了折,进行了各种优惠的力度,把房子卖出去了,结果发现卖早了,后来买房的人还是多,房价上去了,很多人说,我要是扛住一个月、两个月,我就可以用原来的个卖房了。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之后,到了今年这个调控会不会有人扛的时间更长一点,我把这个严冬扛过去,我就是不降价?

  陈云峰:实际开发商肯定会扛的,但是开发商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急功近利。实际在开发过程中,这些老板们主要要控制风险,什么是风险呢?就是资金链断裂,如果说这次新政起到的作用如果按我预计的,消灭50%的销量,我觉得这样房价会有一个小的调整,我觉得这个是正常的,如果说下去两三个月,或者三四个月,销售量还像现在一样,是原来的十分之一,或者说五分之一,这样开发商的回款就保证不了。他保证不了,在建的工程,包括再去买土地的钱就更没有保障,所以这个时候,他会放下架子来,把价格调整到老百姓能接受的幅度。

  主持人:平常业内会说,关于楼市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能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循环地出现?

  陈云峰:我觉得这个房地产市场确实是很难控制的一个市场。这次我觉得实行精确打击,实际就保留了原来的自住性的需求,包括一部分改善性的需求。随着将来一些更好的不断的调控政策出来,有可能将房地产控制在一个房价增长比较恰当的一个幅度,消费者也比较能接受,这个幅度是开发商、整个社会,包括买房者,大家都能接受的,实际这个就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程度。具体要问房价涨多少……

  (央视《新闻1+1》)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