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北35万余名毕业生需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 06:46  河北青年报

  河北“人才大集”约6.5万毕业生争2.5万个岗位 毕业生就业压力仍很大——

  ■高校毕业生就业位于河北省2010年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的首位

  ■京、津、冀、晋、内蒙古、吉、鲁、豫八省(市、区)将合开网络招聘会

  ■“人才大集”出现“职霸”,一求职者每3个月跳槽一次

■“人才大集”上,一位家长代孩子求职

  河北青年报讯(记者李国静 高其伦)昨日,为期两天的2010年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暨河北省春季人才交流会落下帷幕。据统计,参加交流会的用人单位共计1175家,提供岗位近2.5万个,两日来吸引了约6.5万求职毕业生赶赴“人才大集”。

  与招聘会上“人才挤挤”的状况类似,今年河北就业压力依然很大。4月17日开幕当天,副省长宋恩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随后,宋恩华现场考察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并与部分用人单位、高校负责人和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宋恩华表示,要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确保201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年底稳定就业率达到80%以上。

  35万余名毕业生需“饭碗”

  宋恩华在座谈会上说,河北省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大学生就业,有关部门积极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广大用人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正是由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实现了基本稳定。

  宋恩华指出,今年河北省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35万余人,实现充分就业的压力依然很大、困难依然较多。

  年底稳定就业率达80%以上

  宋恩华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广大企业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岗位;高等院校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强化与企业的对接;广大毕业生要提高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记者从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高校毕业生就业位于河北省2010年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的首位。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部门将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办公平台建设,对未就业毕业生施行实名管理和动态监测。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继续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确保201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年底稳定就业率达到80%以上。”宋恩华在座谈会上强调说。

  特写

  “人才大集”现“职霸”

  已抱得一份或多份offer(录用信、录取通知),仍频繁参加各种招聘会、各单位面试的人,被称为“职霸”。记者在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暨春季人才交流会上发现,为“饭碗”奔波的求职者众多,“职霸”也不鲜见。

  10余份offer挡不住求职路

  17日下午,王同学一走出河北省2010年选调生考试(笔试)的考场,又匆匆奔往招聘会现场。虽所属高校名气不大,但长相甜美、成绩优秀、并通过英语六级的王同学还是获得了石药集团的面试机会。当日下午,她便赶去面试。18日上午,王同学再次出现在招聘会现场。她说,自己这叫“广撒网,捕大鱼”。

  今年毕业的王同学春节后便一直为求职而忙碌。“参加过多少次面试?我可记不清了,但通过的面试应该是10余家了吧。但都是民营企业,保底选择吧。”忙着参加招聘会的同时,她还不忘参加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她为自己的工作选择列了一个“优劣表”:首选是考取公务员、选调生,其次是国企或名企的职工,最次是民营企业的职员。

  投递出的七八十份求职简历和多次的面试经历,让王同学不断查漏补缺。如曾有企业嫌她个子偏矮,昨日她特意穿着五六厘米高的高跟鞋逛招聘会,忍着脚疼也要给用人单位留个好印象。求职成功率越来越高,王同学却说自己要继续在求职路上奔波,直到毕业。

  每3个月跳槽一次

  一身黑色的笔挺西装,腋下夹着黑色公文包,白领风范的张先生明显不同于招聘会现场稚气未脱的应届毕业生。“这是我第三跳槽了,从毕业到现在,平均每3个月一次。”张先生说道。

  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张先生,因学校知名度高、专业就业压力较小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让自己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跳槽资本。张先生说:“我把跳槽看成一次次试水,目的是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水域。我几次换工作都是在会计和股票交易等岗位上,这没有脱离自己的专业知识。除了积累经验,我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职场定位。”

  与普通毕业生的茫然和焦急不同,同样在求职的张先生表情和脚步都显得很冷静。他说,自己已提前在网上查询相关参展单位信息,进入会场前早已心中有数。“我只投出了10来份简历,岗位锁定会计类,剩下的就是安心面试和等消息了。”

  马上就访

  求职者应善待每个工作机会

  对于“职霸”现象,准毕业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求职者表示,“给别人也留点机会,毕竟还有一个offer都没有的人。”也有求职者对此表示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道路的权力,更有公平竞争的权力。”

  河北某化工企业的招聘专员则对“职霸”表示反感,称其会增加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他的观点,也是大多数用人单位的态度。

  河北博才网的招聘就业指导部的主管赵英称,“职霸”说明这种学生很有实力,在对多方面因素的分析比较中选定一个岗位,更有利于个人今后的发展。但“职霸”在给本人积累经验、增加机会的同时,也会增加用人单位成本,导致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不信任。因此,求职者还是应该树立良好的从业道德观念,谨慎对待自己和每一个工作机会。

  发现

  现场就业指导遇冷

■现场就业指导并不被毕业生关注

  河北众多大型企业的参展与大量的岗位需求极大刺激了求职者的眼球,不断出现扎堆、拥堵的现象。然而,距离知名企业展区不足30米远的专家咨询服务团却“开门”遇冷。

  据了解,为进一步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本届招聘会首次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专家咨询服务团,邀请了省内8名就业指导专家现场为求职者答疑解惑。4月17日,记者在招聘现场,首次服务的专家服务团的展位前鲜有人问津。就业指导专家之一、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白新芳表示,自己一上午接待的咨询者不过三五人。他表示,参会大学生求职很盲目,对企业了解不足和个人的就业目标都不甚明确,这是导致咨询者少的重要原因。白新芳提醒,求职者在参加类似的大型招聘会前,应先通过网络对参会企业信息进行浏览和筛选,对自己感兴趣的用人单位进行资料搜集并确定符合自己的要求时,再到大会现场面谈。同时,他还表示就业指导是提供咨询而非帮做决断,求职者的求职目标和职业规划还应自己确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