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政部副部长:8500亿投入向中西部倾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16:22  金羊网-羊城晚报

  2/3用于患者等需方

  监察部将监督检查资金的投入和执行

  王军详解8500亿“方程式”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根据新近公布的医改实施方案,未来三年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很多专家把这一大笔投入及其构成称为一个“方程式”。财政部副部长王军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详解了这个“方程式”。

  8500亿元投入是测算数

  “8500亿”在这次医改中屡屡被提及,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8500亿”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8500亿元是各级政府投入,是未来三年(2009年至2011年)的政府投入,而且是增量。”王军说。

  王军表示,8500亿元首先用于确保支持五项重点改革: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财政部提供的情况显示,增加8500亿元的投入是测算数。至于每年实际投入数,要通过各级政府的预算进行安排,经过法定程序予以确认。在未来三年中,可能各项支出间的结构、比例、顺序和一些具体数字,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完善。

  8500亿元大多用于基层

  医疗卫生服务存在供需双方,患者等属于需求一方,而医疗卫生机构等属于供应一方。这次医改中的政府投入兼顾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双方。

  王军介绍,增加的8500亿元投入,有三分之二是用于需方,三分之一用于供方。投入供方的资金,其着力点也主要是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使供方能够更好地向需方提供服务。

  王军表示,要确保8500亿元的绝大部分或主要部分用于基层。重点向中西部倾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同时,也对东部地区进行补助。这符合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一根本要求。由于东部财力相对好些,所以补助比例会低些,合理合情。

  中央投入比例明显提高

  增加的8500亿元医改投入中,中央3318亿元,其他需要地方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比例大体为46。而过去三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比例为2773。

  “相比之下,显然未来三年中央政府投入的比重在明显加大。”王军指出。

  王军介绍,8500亿元是未来三年支持五项重点改革的投入。除此之外,各级政府还会继续安排和相应增加支持其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比如优抚对象的医疗补助经费、公费医疗经费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运行经费等;再如,政府还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采取优惠政策,包括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等。

  确保投入及时足额到位

  社会各界对8500亿元医改资金充满期待,希望能尽快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王军表示,要确保这笔巨大投入及时、足额到位。为此将采取五项措施: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改革投入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强化监督检查,提升管理手段。

  记者了解到,监察部已参加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将会对资金的投入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有关部门也欢迎新闻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

  王军说,但医改是一个长期过程,希望大家都来参与和监督这个过程。

  ■专家热议

  “大跃进”

  刘尚希:新医改投入创60年之最

  一直以来,政府医疗卫生投入不足被视为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矛盾焦点之一。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医改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政府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其投入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按照政府投入的预算安排,今后三年仅仅用于五项重点改革的投入就将增加8500亿元,而五项重点改革之外的其他投入照样增加。这样的投入规模和增长速度是新中国6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也是在近几年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基础上实施的。”刘尚希说。

  针对社会上对8500亿元投入力度的质疑,刘尚希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现在还很难做到免费医疗,也很难按照人们想像的要求,政府在医疗卫生投入方面来一个“大跃进”。他认为,一些专家提出相对于过去三年投入8100亿元,今后三年新增投入8500亿元并不算多的说法,实际存在严重误解。

  刘尚希说,根据财政部统计,过去三年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总计6237亿元,其中2006年1421亿元,2007年1990亿元,2008年2826亿元。要注意的是,这6237亿元是全口径,是2006年-2008年三年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全部支出总额,而8500亿元只是未来三年用于五项重点改革的新增投入。即使按照这样的不可比口径进行比较,今后三年用于五项重点的投入比前三年全口径的投入也增长了36.3%。若是按照全口径来比较,政府医疗卫生投入的增长速度就更高了。

  “压力”

  贾康:各级财政设法调整支出结构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三年内新增8500亿元的资金投入确实使各级政府面临压力。为此,各级财政部门应千方百计调整支出结构,按照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确定的任务认真测算所需资金,坚持先易后难、远近结合、从基本和基层起步的原则,紧紧抓住近期改革重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和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同时中央财政也要加大对地方的补助力度,调动地方政府投入的积极性。

  “输血与漏血”

  顾昕:别以为新医改就可免费看病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投入和其他资金来源渠道的投入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如果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不能及时推进,“一边输血、一边漏血”,政府投入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整个卫生事业的投入产出效果也会很差。

  顾昕认为,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从根本上讲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状况制约的。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搞医改,只能是低水平起步,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和基本公共卫生需求。

  他指出,当前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医疗卫生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世纪性难题。医改方案明确的相关改革措施,如着手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等都需要一个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而医改的难点问题公立医院改革,则主要是试点,待取得试点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因此,医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也会逐步减轻。不能以为医改方案一出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会立即大幅度减轻,更不能以为可以免费看病了。”顾昕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