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户籍学生愿下基层不愿出关(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13:46  南方日报

  “大学生不愿意去关外,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地方,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公平没有体现在就业上。”对于这一点,关志钢说从自己年轻时到现在,上山下乡的需要就没有改变,但由于条件越艰苦的地方,工资待遇越跟不上,进而造成了现在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大家都想着往好的地方挤,但想挤的挤不进去,需要的地方却没人愿意去。

  “对于这个现象,不应一味指责学生的就业观念,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做法,政府应该在现象上抓住某些重要的信息,去做一些事情。”关志钢说,下基层的道德动员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不能让青年学子们“饿着肚子”去工作和奉献,而要有制度和政策做支撑,为此他建议通过不断深化教育、人事、社会保障等制度与体制改革作保障,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引导大学生下基层。

  “深圳三间大学一年有6000毕业生,除去考公务员、读研、在国有大型企业上班等,剩下的人数不多,以深圳的财政水平,要做到补贴下基层大学生这一点并不难。我们可以为那些愿意去宝安、龙岗等特区外或者艰苦岗位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不低于特区内水平的补助,这将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促进,解决结构就业难的问题。”

  “我相信,年轻人都是有抱负的,都希望获得价值的认同。他们并没有口头上显现的那么不能吃苦,我们要相信这些孩子不比父辈差,为此政府要扶持、引导他们。”关志钢说。

  就业故事

  海归研究生:一线工作先赚经验

  3月9日清晨6点半,江宏业准时起床洗漱,并在早上7点半来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直到晚上8点半下班。去年,他从英国伦敦的罗汉普顿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国后在龙岗一家生产高尔夫球袋的企业当一名生产线上的质量管理,一个月工资2200元。

  刚毕业回国时,江宏业曾经在网上投过20多份简历,但最终因为没有从业经验而被拒绝。同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黄彩凤也和江宏业有着类似的求职经历,如今她的工作需要每天6点多起床赶上公司班车,在8点左右到达沃尔玛深圳配送中心。

  “刚毕业没有经验,能找到和专业对口的工作也比较难,因此有机会就先抓住。可能是我对职业发展有自己的坚持吧,我很想做人力资源这行,就算遇到困难,我也很积极地面对,坚持下来。”黄彩凤说起在沃尔玛配送中心当一名人力资源助理的经历,每月2000元的工资曾经被同学认为太低,但半年时间过去,黄彩凤却对人生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江宏业则说目前没有心理落差,因为自己遵循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不是想着怎么挣钱,而是想着我能学到什么。我现在赚取的是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我乐意去做,这就不存在心理不平衡的问题。”

  “一个人能力的沉淀需要过程,想达到一定的目标,就先要付出,努力才会有所得。钱多钱少、是不是在特区内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去做,我感兴趣。”黄彩凤说。

  相关动态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三方联动

  罗湖20名毕业生顺利就业

  本报讯(记者/叶明华)经过15天的短暂培训,来自罗湖区的20名大中专应届毕业生昨日与广东德尔集团正式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牵线搭桥并支付所有培训费用的正是罗湖区劳动局就业服务中心。

  李菁彦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毕业生,去年毕业以来,她就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大小职介场所和各式招聘会之间,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已之下,小李只得到罗湖区劳动局就业服务中心进行失业登记,没想到登记后不久,她就收到来自职介中心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小李,已经给她物色了一份电子商务的工作,可以先行参加免费培训然后再上岗。经过15天的培训,原来就具有计算机底子的小李顺利实现就业。

  “这是我们联合企业和培训机构,为求职者牵线搭桥,协助其就业的一个新尝试。”罗湖区劳动局局长邹永雄说,得知德尔集团相关用人需求以后,劳动局就业中心立即与企业进行联系,提出由中心组织一批辖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培训,然后再对口输送企业,解决其招聘和培训难题。得到企业的许可以后,就业部门随即在辖区的失业登记档案中寻找合适的就业困难人员,并与之联系,然后把有意向的求职者们组织起来,让罗才培训中心对其进行专业上岗培训,培训费用由就业中心承担。20名学员顺利通过公司考核,获得就业机会。

  “这次三方合作开展以培训促就业活动,效果很好,它改变了以往培训和企业岗位脱节的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使培训内容和企业岗位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据统计,罗湖区目前有将近20%的岗位缺口,尤其是无技能的毕业生和劳务工就业最困难。“接下来,区劳动局将把应届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就业工作作为重点,大力推进以培训促就业的力度,区专项就业资金将重点向提高失业人员就业能力方面倾斜,以便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使其尽快实现就业。”邹永雄说。

  ■结束语

  “深圳本地高校就业形势将面临最复杂一年”、“市政府拟启动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本地大学生创业扶持”、“本地学生应转变观念到关外和基层一线去工作”……随着一个个切面的呈现,深圳观察“关注本地大学生就业”的系列报道也将暂告一段落。

  但笼罩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本地大学生就业之路还在继续,本地高校今年就业情况到底如何目前也难下断言,这意味我们的目光将保持对这一特殊群体和话题的高度关注。

  5月,本地高校即将揭晓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统计,届时,深圳观察将继续跟踪数字背后的故事,解读数字背后的意义,敬请读者关注。

  策划/统筹张玮

  撰文刘婷婷(除署名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