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业稳步发展 农民就业和持续增收的根本出路(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13:37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3、通过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的竞争能力。一是要引导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中心,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二是要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鼓励龙头企业购买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三是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工艺更新改造步伐,尤其要大胆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档次。

  4、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的持续能力。一是要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引导龙头企业重点在推进农产品二次以上精深加工上加大投入,形成高附加值产品。二是要做好产品系列开发。引导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发,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改变产品单一状况。三是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引导龙头企业在加工副产品和下脚料的再次加工利用上寻求突破,形成循环经济。推出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搞得好的企业,力求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四是要加强配套产业建设。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大力发展印刷包装、仓储、运输、技术服务、商贸等配套产业,形成龙型经济。

  5、通过积极开辟国内外市场,增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的拓展能力。一是要打造名品名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强化技术、提升质量、加强管理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尽快打造一批在全国甚至世界有影响的名牌产品。二是要发展现代营销物流。重点在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培育和发展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综合或专业市场;着力培育大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经纪人和农民营销大户;大力发展会展农业。三是要构建企业营销体系。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化营销队伍,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搞好营销管理,扩大面向超市、餐饮服务等场所的固定派送业务,形成自己的控制到终端的营销网络。四是要努力扩大出口。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加强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贸易政策的收集研究,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扩大优势加工产品出口,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四、按照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要求解决好当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确保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必须下大力解决好当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视不够,或者就工业谈工业,片面追求发展高新产业,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屑一顾,认为投入高、风险大,对财政贡献小;或者就农业抓农业,片面讲求种养业产量,忽视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导致常常出现买难卖难,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背道而驰。解决这些思想认识问题,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真正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产业来抓,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看一等,厚爱一层,积极协调,强力推进。

  2、以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为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无序的问题。我省一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着盲目发展、无秩发展的现象,尤其是低成本重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制约了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引导规划力度,加强分类指导,对粮食、油料、畜禽、茶叶、果蔬、水产六大主导产业及其他特色产业发展作出详细规划,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内,要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以促进要素集中、产业聚集,最大限度的发挥区域集群效应。

  3、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出发点,解决好利益联结不紧密的问题。当前,农民在各类市场主体中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要想让农民获得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的更多利润,必须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特别是在规范约束农民与企业的生产合作行为上,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法规。要用好用活土地流转新政策,积极探索各种能实现农企共赢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重点推广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的组织模式。要引导龙头企业着眼长远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大限度、更大范围地返利于民,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特别是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使合作组织真正成为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的桥梁和纽带。

  4、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手段,解决好产品质量安全受质疑的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继人口、资源、环境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特别是“三鹿奶粉”等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使人们对农产品特别是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普遍质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受到极大挑战。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仅关系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做大做强,而且关系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要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有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不流入市场。要未雨绸缪,扎实做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即将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的接轨工作,真正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管理机制。

  5、以拓宽融资服务渠道为方向,解决好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资金投入不足是龙头企业反映的普遍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第21条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投入,并建立农业产业化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全面开展银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其他专业银行的合作。要进一步开展资本运营,尽快让一些条件成熟的优势企业跨进证券市场。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个人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努力形成“洼地效应”。

  农业稳步发展、农民充分就业和持续增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大事,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我们务必站在战略的高度,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站在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落实这个问题。只要我们真正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使其在神州大地开花,在广大农村结果,我们就一定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作者系省乡镇企业局局长、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相关链接之一:

  延伸产业链条 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省乡镇企业局紧紧围绕产业富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拉长炼粗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向上——推进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创办稳定的原料基地,并通过实行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促进了农民增收。200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共联结基地5288万亩,带动农户749.3万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00元。岳阳市巴陵油脂公司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华容县万庚、插旗等乡镇8万农户建立了45万亩双低油菜基地,每年收购油菜4.5万吨,8万农户受益近亿元,仅此一项户平增收1300元。

  向下——培育营销组织,促进农产品货畅其流

  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挥自身科技实力强、市场信息灵的优势,积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培育发展农民经纪人、贩运队伍等营销组织,促进了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转变。目前,围绕农产品产、加、销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迅速崛起,全省共建立养猪协会、养牛协会、养鸡协会等行业专业协会2万多个,发展各类农民经纪人和农产品购销员37万人,年购销农副产品1.6亿吨,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推进了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向内——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加工产品附加值

  鼓励企业采用现代化加工新技术,引进国内领先新工艺,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推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了产品由粗向精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200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精深产品销售量达600余亿元,精深加工销售占农产品加工产品总销售的30%。例如,长沙市先伟实业公司是一家生产出口山苍子油的企业,每吨山苍子油的产值为10万元,近年公司引进兴办了山苍子深加工项目,利用山苍子油深加工成高纯度柠檬醛,每吨产值高达25万元,增值2.5倍。

  向外——推进多业发展,活跃农村经济

  各地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积极向外拓展产业领域,推进了包装、运输、零售、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农产品物流、餐饮等相关行业发展,实现了做强一个企业,带活一片产业,活跃一方经济。例如,长沙县 梨镇有口口香、好韵味、亚林食品公司等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安排就业3000余人,发展餐饮店30多家,大型农产品超市1家,发展包装、运输、零售企业10多个,有400多人为龙头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年完成营业收入3亿多元。

  相关链接之二:

  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

  安排农民就业已逾百万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省提供就业岗位最多、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最多的产业之一。200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安排农民就业达到102万人,年人均工资1.2万元。至去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6万家,比2001年的3.4万家增加1.2万家,新增农民就业9万多人。岳阳县张谷英镇盛产楠竹,有“湘北十万亩楠竹基地”之称,当地农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芭蕉扇等竹制品加工,全镇共发展了20个竹木制品专业村,带动8600余人从事竹制品生产加工,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茶陵县返乡农民工陈春生投资6000万元新办了湘南皮革公司,生产皮革、皮具、皮衣等半成品,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共安排农民就业260人。

  (省乡镇企业局办公室、本报课题组综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