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庙会亟待市场化突破(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 05:41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手记:

  地坛庙会

  何时能走出去?

  南焱

  今年的地坛庙会摊位又拍出令人惊舌的价格19万元,从当初的几万元竞拍,到2006年的8.6万元,再到去年的17.2万元,一路飚升,让地坛庙会名声大振。

  在北京共有大小庙会几十个,而最为著名的当属地坛公园庙会,地坛庙会可以说创下了北京多个之最:创办年头最长——24年;盈利最多,业界公认;名气最大,老百姓有口皆碑。照此条件应该是庙会运作的大哥大。

  名声远播的地坛庙会,两年前曾引得河北唐山市的政府部门主动找上门来,要和地坛合作到唐山办庙会,除此之外,还有天津等许多地方都曾找到地坛,邀请地坛到他们那里办庙会。这对地坛公园来说应该是一件大好事。然而很遗憾,地坛公园管理处却将人家拒之门外。拒绝的理由是没有精力合作。这个理由听起来似乎很令人费解。

  连合作的精力都没有了,只能说明这样的庙会管理很粗放,但还能坚持办24年,其中巨大的利益诱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记者按照地坛公园管理处提供的数据,粗略地计算,今年的地坛庙会收入应该在千万元以上。按照地坛方面提供的资料,其运作成本主要是两部分:一个是环境布置成本约几十万元,一个是演出团体费用成本约几十万元。两部分相加共有上百万元,短短8天工夫,利润可谓非常可观。地坛,作为一个公园能做到这种程度,理应是成功的典范。

  但是如果按照企业的运营规则,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地坛庙会24年创下这样的产值不能算成功,严格来讲是“失败”的。“失败”的理由如下:

  一是缺乏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据悉,地坛公园管理处每年10月份匆匆忙忙上马庙会,办完就结束,期间没有庙会的任何延续项目,只等来年继续做。记者曾采访好几家办庙会的公园管理部门,发现其对于庙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都没有。难怪管理专家管益忻教授说,“现在的庙会国内还只是做项目阶段,连基本的运营模式都没有,经营很粗放,根本没有上升到专业化运营的模式上来。”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对送上门的“肥肉”,地坛公园管理处为何不敢接了。

  二是身份尴尬、心里矛盾。很有意思,记者与举办庙会的公园只要聊到收入,都是一个态度:拒绝回答。究其原因,过去办庙会是政府全担,现在大多数主办方是公园,而公园属差额补贴的事业制单位。按照规定:公园是为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事业单位。既然是公益性就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虽然现在主办庙会已经是企业形式的运作了,但公园的管理者还不愿丢掉事业单位差额补贴等等优惠。这样就出现了公园的管理者们一边高举公益大旗,高呼很多年庙会门票不变;一边干着拍卖摊位、门票高于平时3-5倍随行就市的企业行为。

  三是缺乏整合公园项目的理念。记者对一位公园的负责人曾提出过,为何非得等到春节办庙会?可不可以将公园一年的项目整合起来进行公司化运营?可不可以将公益事业部分与公司运营分离?作为一个品牌可不可以引入战略资本整合庙会市场?没想到这一串问题竟然让这位负责人连连摇头,他的意思是连想都没想过。既然没想过的话,记者倒建议应该尽早好好想想了。

  据媒体报道,现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非常重视中国的农历春节,我们的庙会能否像环球嘉年华一样走向世界展示文化?在中央倡导的文化产业改革精神指导下,我们的庙会能否壮大?这的确是一道摆在我们面前很大的命题。这让记者想到嘉年华的成功,因为它已经是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因此它可以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去展示。而我们庙会几十年的运作,连真正的公司化运营都不是,连真正的品牌都未形成,的确有些惭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