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漫谈:从设计之都起步(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 16:23  《中国商界》杂志

  张:市场的作用功不可没,政府的作用也功不可没。别的不说,深圳的创意园区有30多个,田面设计之都、梅林“中康路8号”、华侨城OCT Loft、深圳大学“3号艺栈”、宝安“22艺术区”等等,既上规模也上档次,这都是经常掀起创意风暴的策源地。另外深圳的设计交流展示活动也很多,像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平面设计在中国”等,在国内是顶级水准,标杆性的,影响很大,也是通向国际的一个主要窗口。硬环境和软环境都走在前头,是深圳设计产业领跑全国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与市、区政府的扶持是分不开的。随着这次申都成功,以后的政策倾斜会更明显、更有力,深圳设计的又一个春天正在到来,深圳设计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也会再上一个台阶。

  杨金瑞(园林设计师,以下简称杨):我倒觉得再上台阶之前,最好能够先沉下来,慢下来,有一个回顾、反思的过程,这对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深圳速度”曾经是深圳的骄傲,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现在不能再简单追求规模、速度了。什么东西都往电脑里一搁就出来了,肯定好不到哪儿去,太浮、太虚、太飘。如果“大拼盘”、“小拼盘”成了深圳设计的主流、代表作,那是大悲哀!创作、作品还得说思想、说内涵,不能飘着没有根。设计杰作的问世有可能只是灵光一现,但这灵光不是谁都能有的,积累不到位、思想不到位、痛苦不到位,灵光也到不了位。虽说快餐文化是当代特色,但也别太快了。文化常跟一个词相伴:沉淀。即便是商业文化也应该有沉淀,不能只是玩花样。

  农夫(平面设计师,以下简称农):以我看,当设计师敢于“炒老板”、“炒业主”的时候,设计就真正走向独立、走向成熟了。实际上,深圳设计的文化潜力还很大,多数设计师还不能真正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去发挥、去实现,很多最终产品都是不断妥协的产物。“大甲方”的观念、意识对设计文化的杀伤力很大,恶性竞争的副作用也很大。可以说,一个好创意出来以后的命运很少是往上走的,业主指手画脚越多,离原创的意思越远,总要把它磨得没棱没角了才通过。经常的情况是最后的定稿不如第一稿,不专业的最终要把专业的“征服”了。从这一点上讲,我希望深圳设计能从“设计之都”起步,或者说是“再起步”,使它成为一个上升的拐点,拐到更文化、更艺术、更有原创性的空间里去。其实这跟商业化并不矛盾,一个杰出的创意、一件不俗的设计产生的附加值是很大的,只是短期内不容易体现出来。我们都是从深圳设计中走过来的,深知其中的甘苦,也对它有很深的感情。我之所以强调设计中文化的分量,就因为我希望深圳设计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在品质和风格上更具深圳特色,并且能够经常走到商业的前头,用设计的文化信息塑造和引领商业时尚。深圳的市场有这种需求,深圳设计也有这种能力和潜力,就看你是怎么一种心态。从这个角度说,深圳设计是有一个文化突围的问题。

  毛:至少不能太“飘”了。设计之都的荣誉更多的应该是鞭策,而不是陶醉。其实对我们搞设计的个人或公司来说,这个荣誉只说明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是一个设计文化和设计产业都比较发达的地方,有着很好的工作和创作环境,有不少有才华、有成就的设计师,所以应该拿出更多、更象样的作品。我不想重复文化和商业对立统一的话题,我想强调的是设计的功夫。如果你把设计不只是当个饭碗,真的是当作事业,你就会觉得设计很难,太难了!就会心甘情愿的为它熬得眼睛发绿,就不会满足于只在电脑里做拼图;往大处说,才对得起设计之都这个荣誉,谁让你是它其中的一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