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亚房地产10年之谜(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 18:12  海南日报

  如此高企的价格,绝非一般工薪阶层能承受得起。三亚地产市场在哪里?

  销售:不需要政府救市

  近年,三亚房产的成交量不降反升,成为全国楼市的一个另类。

  2006年,三亚批准预售商品住房面积为80.17万平方米,总套数为9544套。去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92.08万平方米和10204套。今年上半年,分别为73.49万平方米和8412套。

  实际销售呢?房管部门的登记销售率约为93%,而且8成以上的购买者来自岛外。最近两、三年,国外购买者也逐渐增多,已占到3%左右。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受到较大影响。但三亚却逆市而上,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以“半山半岛”为领头羊,三亚各楼盘就卖了301套。无论是销售面积、销售额还是均价,均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一些三亚房地产商甚至表示,三亚房地产不需要政府救市。

  在户型结构上,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倍受青睐,今年前9个月就卖了5955套,占总销售套数的62%以上。众多开发商推出此类户型,缘于三亚地产大多为度假型的第二套住宅。

  从2006年至今年6月份的两年半时间里,三亚共推出了28169套商品住房。但银监局三亚监管分局调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2518户在全市201个楼盘进行商业性个人购房贷款。其中,外省消费者贷款户数为10160户,三亚本地消费者贷款户仅为1407户。而且,其不良贷款率只有0.19%,完全在可控范围内。

  虽然调查没能得到2006年前推向市场的商品房购房贷款数据,但至少可以说明,通过银行贷款按揭购房的比率不会超过44%。这也表明,三亚地产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吸收了全国许多民间资金,而且购房一次性付款率较大。

  这也导致了一个现象,房地产已成为三亚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三亚房地产税收入为65165万元,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8%。

  土地的稀缺,注定房地产不可能无限度开发。三亚房地产这根“拐杖”能拄多久?

  前景:一年百万平方米?

  依存于旅游业,三亚房地产反而超越旅游,成为第一税源。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10年后的今天,探寻当地官方的城市营销轨迹,可以如此描述: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特色与禀赋,不断造环境、办活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增加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价值与居住适宜度。

  从目前形势看,尽管三亚房地产没有出现明显的价跌量缩的情况,但或多或少仍会受到全国形势的影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记者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地产企业界人员广泛探寻三亚房地产前景,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基.0于三亚政府适度发展高端房地产业的考量,综合这些年的发展,每年投入市场的新建商品住房面积宜控制在100万平方米左右。

  他们认为,政府应根据市场需求,在土地供应、商品房报建审批等环节适度控制,以保持三亚地产业的供需平衡。并且,应将更多精力转为城市功能的配套与提升。

  此话有道理!总体而言,医疗与教育水平是三亚城市配套的两大短腿,很多外地购房者担心得不到较好的医疗保障,也无法让小孩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看上去颇为高端的小区,实际的居住率并不高,或者一年只住几个月。

  或许,若干年后看,2008年又是三亚房地产的另一个拐点年。

  (本报三亚11月13日电)

  【采访原委】

  1998年,国家把海南作为处置积压房地产试点工作地区,三亚房地产走出了一条强劲复苏之路。当今,全国不少城市楼市低迷,政府纷纷出手救市。但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三亚却表现出“一枝独秀”之势。

  10年间,房地产缘何能成为三亚的主导产业?10年间,三亚商品房价格翻了几番?10年间,三亚房地产与银行的依存度到底几许?10年间,三亚房地产如何成为全国楼市的一个“另类”?所有这些,都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记者截取以“海南1998处置年”为始点的10年,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试图揭开这一系列“谜团”……

  【新闻背景】

  三亚房地产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2年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很快就陷入低迷,留下了约120万平方米停缓建工程,城区随处可见烂尾楼。

  1998年,获得国家特许政策后,三亚依法收回了约1.4万亩闲置土地。一个开全国先河的动作就是,炸掉大东海的一幢烂尾楼,揭开了处置半拉子楼的大幕。

  2000年,三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其中房地产只有0.17亿元。200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09亿元和51.39亿元。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已达34.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高达54%。八、九年的时间,三亚房地产就表现出强劲的投资热情。

  从2000年至今年上半年,房地产累计投资超过了130亿元。此前长达8年时间,三亚几乎没有新开发的商品房,2002年,开发商推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海景住宅小区。从此,三亚房地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很多开发商认为,2002年是三亚房地产业的分水岭,随着半拉子楼处置完成,一个狂热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更加理性的时代也开始了。经过房地产泡沫的淘洗,大批房地产企业撤离或出局,只有少部分坚守下来了。兰海、昌达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至今,兰海已在三亚湾滨海区域推出了5期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兰海楼盘已成为观察三亚房地产发展历程的一个样板。

  也许是吸取了第一波房地产疯狂的教训,此次房地产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均不高,而是走出了一条自我滚动发展的模式。本报综合分析了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情况,所有资金中银行贷款比例为25%左右,大部分都是企业自筹与其他资金。

  从每平方米千元到每平方米万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