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西矿权国有化停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 14:37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曹海东

  旨在减少矿难的山西临汾矿权改革,随着地方高官离职而陷入停滞

  一个月前,因“9·8”襄汾溃坝事故,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被停职检查、市长刘志杰被免职。随着地方官被问责,山西临汾的煤矿产权国有化改革也陷入泥沼。

  今年4月15日,煤老板李学芳参加了临汾煤炭资源整合动员会。当天,市中心能容纳1400多人的临汾剧院里挤满了政府官员和煤老板。

  在大会上,夏振贵表示要通过“收购、控股、租赁、托管”等手段,在3年内整合全市年产30万吨以下中小煤矿,将有一半小煤矿在2010年被国有煤炭企业整合。“政府说这是上头的决策,要想让煤矿复产,必须接受整合,而且不要让我们有侥幸心理。”李学芳说。

  在临汾市政府的官员看来,2004年施行的煤炭产权制度改革并未像当初制度设计者的“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目标前进,很多煤矿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并未分开,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生产中存在各种隐患。

  去年“12·5”洪洞矿难之后,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试图通过国有企业买断、控股方式来降低频发煤炭安全事故,这一思路得到了时任山西省省长孟学农的肯定。

  不过,煤炭国有企业却认为这种煤炭重组的思路,实际是为了将煤炭安全生产的隶属关系变更。“以前地方小煤矿属于县、市煤炭安监部门监管,一旦由国有企业介入,煤炭安全生产则变成了省煤炭工业局、安监局等部门主管。”一位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主管说。

  尽管这种“国有化”思路招致很多煤老板和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非议,然而,这些国有煤炭企业最终却投了赞成票。煤炭资源枯竭是所有国有煤炭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以霍州煤电集团为例,其目标是“十一五”末达到3000万吨的产量,其中1000万吨将来自资源整合。

  整合中小煤矿的消息迅速在业内散播。一时间,全国有18家企业前往临汾来淘金。其中包括徐州、河北、山东、东北、安徽甚至广东的煤炭企业都来了。其中,仅蒲县就有8家企业争着和煤老板谈价格。

  “狼多一点,肉就消化得快。”一家国有煤炭企业负责谈判的人士透露,政府的心态明显是哄抬,将煤矿价格炒高。以往签署的整合框架协议也如同一张废纸。

  负责整合临汾小煤矿的霍州煤电集团组织了10个工作组分布在各个产煤县,他们负责确定其中的重点整合对象——看地质条件、储量以及能否适合大规模开采。而在集团内部的七个专业组也分别与各部门沟通,办理手续。

  今年6至9月,临汾煤炭整合最热闹的时候,横亘在煤炭国有企业面前的却是煤老板的要价。当年临汾产权制度改革之时,煤老板们缴纳了大量价款,随着今年上半年煤炭市场火爆,煤老板在资产估价以及资源价款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一般而言,收购的总价款由资产和采矿权价格两部分组成。在临汾洪洞,一家煤炭国企曾和三家煤矿谈判,煤矿开价4.2亿元,一个月的谈判之后,最终价格谈到了3.8亿元,吨煤达到了20元。意想不到的是,评估机构评估的总价款竟然只有2.7亿,这其中最大的分歧来自于采矿权价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