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额贷款变形记:牌照争夺成政府关系比拼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 17:29  《中国企业家》杂志

  错位·落差

  这场小额贷款牌照争夺战,成了温州各地民营企业的全方位实力的大检阅。“申请用的资料可以装满一担子。”这些材料不仅包括主发起人的,还包括所有股东。涉及的材料有企业的财务、社会荣誉、纳税等等,相关资料还必须通过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工商局审计。主发起人的家庭情况、历史背景也被公安局调查得一清二楚。为了公正起见,一些候选企业的名单还被刊登在当地报纸上,接受社会监督。对不符合条件者,公众可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

  有温州商人笑称,牌照争夺战也是政府关系比拼战。

  不过,抢牌照者大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王振滔坦言:“如果让我局限于小额贷款公司,对我公司来讲,意义不很大。”按照现有政策,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息大多为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到三倍,每年利息大约为20%。很多人认为,公司刨去经营成本,考虑相关税收和风险,基本无利可图。陈开云曾就此给联信的股东们打了预防针:“3年内别想赚钱。”这些企业看中的是进军金融领域的机会。“我们搞制造业的没有想过能办金融。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管这个机会好不好。我们要闯一闯,走一走。”陈开云说道。

  王振滔同样很看好这个机会。6月份,他就同各方智囊研究中央政策。“我们做过很多尝试。领先者为什么领先?别人没想到,你想到了。”5年前,王就有进入金融领域的梦想。4年前,王发起成立了中瑞财团,试图进入金融领域,因为政策限制而历经曲折。王相信这次政策来了,“政府要给你一条路子就很好做。自己要冲出一条路就非常难。”

  目前,温州市已挂牌营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仅有联信和瑞丰。他们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牌照机会,强调小额贷款公司的社会效应大于经济效应,强调服务“三农”和小企业。这些小额贷款公司非常期望能按照政府的要求规规矩矩地做好,以赢得信任,换来更宽松的政策。

  10月21日,本刊记者前往苍南探访联信,看到前来咨询者络绎不绝,甚至一些民工也对此颇有兴趣。联信的副总经理胡英全告诉记者,开业一周放贷出去的资金已有4000余万元,有40余户接受了贷款,平均每户100万元左右。用户大多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印刷业、编织业和生产蘑菇、柚子、茶叶等的农村合作社。

  瑞丰总经理潘献勇则介绍了一些已经签了授信意向的客户,也是集中在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中,比如鞋业,农业则集中在旅游业。潘介绍道,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农村大多为山地,适合发展旅游业。此外还有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贷款。这些贷款大多需要抵押担保,方式有村委会和当地公务员的担保,也有土地证、房产证的抵押等。

  但是,一位获得牌照的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说道:“小额贷款公司肯定没有生命力。我们现在做小额贷款公司,用官员的话来讲,重在参与,主要是着眼未来。”这家小额贷款公司看中的方向是村镇银行。根据国家的政策,小额贷款公司将来可以改造为村镇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的“只贷不存”,村镇银行可以吸纳存款。

  王振滔给自己描绘了一个比村镇银行更美好的未来,他认为村镇银行要银行控股,控股权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不太好。王看到的是目前相关政策没有提到的社区零售银行。他期望将来能打破现在只能在当地经营的区域框框,在更多地方设立网点,从国有银行批发资金,然后零售,贷款给客户。“我们是脖子以上吃饭的,要多想创新的产品。”王的这种心态或许是诸多争夺小额贷款公司牌照的温州商人的典型代表。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村镇银行只是政府给大家的一个诱惑,主要是怕没有人响应办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他认为,将来能借小额贷款公司这块跳板跳到村镇银行的必然是少数。至于社区零售银行,更是没影的事情。

  这似乎是政策和市场对接的一个错位。中央出台政策,是期望解决“三农”的融资难题,给农村金融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地方政府则为调动响应者的积极性,同时又为了解决本辖区的中小企业资金困境,将中央政策延伸为服务“小企业和‘三农’”。而参与者,则进一步将此政策解读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将金融领域逐步向民营企业开放。据此,有人断言,小额贷款公司肯定要出问题。不出3年,地方政府的政策肯定要改变。

  将来的政策如何改变,现在谁也无法预测。当下,对小额贷款试点最大的考验恐怕是,心怀异想的小额贷款公司能否在现有的政策下服务好“三农”?

  在联信运营了一周以后,陈开云已在私下里向本刊记者“诉苦”道:“这种方式解决不了三农问题。按目前的政策,要我们承担这块,我们根本没能力。”他指出问题在于“两头不协调”。大部分客户的需求都是大额的,资金缺口在50万元以上。个体农户的需求则非常小,在1万-5万之间。按照现行规定,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做了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小额贷款公司70%的贷款必须是50万元以下。联信认为这个比例很难控制好。而在服务资金需求不大的个体农户的小额贷款时,联信又觉得力不从心。按当地政府的政策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人员编制最多不超过15个。陈开云认为,“人手少,精力顾不过来”,并且“个体农户通常没有抵押物。小额贷款往往风险更大,大额贷款风险反而小”。此外,他判断,苍南至少有40亿元以上的资金靠民间高利贷等满足,小额贷款公司现有的规模远远难以满足这些企业的资金需求。目前联信的注册资金上限是1亿元。温州筹建中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最多的也就2亿元。按规定它们可以从银行拆借不超过注册资本金50%的资金。据说,联信从银行拆借的资金要明年1月份才到位。

  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温州小额贷款公司股东的期望和现实的政策都有巨大的落差。陈开云认为,解决之道是政策不要管得太死。“在不违背政策原则基础上,政府给我们更多空间发展。由企业自担风险,充分去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分去尝试,去开拓出一条新路子来。而不是一开始把我们的手脚捆住。”他希望,政策应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扩大资金规模、增加网点、增加人员、增加低息的银行拆借资金”等。王振滔也有类似的想法,他期望3个月乃至半年内就能实现增资,开展委托贷款等多种业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 此篇为精编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