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回顾和展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9日 13:57  《中国金融》

  依托市场也意味着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金融改革开放是金融中心建设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代表的我国金融领域的许多改革措施都放在上海先行先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活力。上海的金融开放、金融发展、金融创新效应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进一步显现。

  其三,立足国内经济发展、依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基础。与离岸型国际金融中心不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依托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并为国内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以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中国规模极大且迅速成长的经济体系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和坚实的基础,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根本前提。另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定是建立在国内金融中心的基础之上,首先立足于服务全国、服务长江三角洲,以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依托。这既是中国大国地位和强国战略的内在规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来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周边乃至全国的集聚与辐射效应都已十分明显。特别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跨区域资金流动尤其频繁,其规模、流向已对该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战略决策的深远意义,坚定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及时调整推进策略,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要切实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直面严峻的国内外挑战,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一是抓住长江三角洲金融协调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江三角洲金融协调发展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然要求,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是长江三角洲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在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和地理优势,其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发达的经济实力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长远发展的立足之本。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业发达,民间资本充裕,金融机构实力雄厚,金融协调发展将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资金、机构、人才等金融要素加速向上海集聚,从而增强上海服务和辐射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功能,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近两年以来,人民银行和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政府加大了对长江三角洲金融协调发展的推进力度,在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市场融合与创新、促进资金跨区流动、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合作、加强外汇管理合作、构建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改善长江三角洲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今后,我们要努力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长江三角洲金融协调发展的有效互动。

  二是继续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动力。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市场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是金融市场能级提升和市场集聚的结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牢牢把握好发展金融市场这条主线。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奠定亚太地区主板市场中心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上市企业资源和储蓄资金供给,要通过加强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夯实上海股票市场发展根基;通过鼓励国内蓝筹企业上市、吸引优质红筹股回归、吸引国际企业上市,扩大上海股票市场规模和辐射范围。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薄弱环节,要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加快形成互通互联的债券市场,推动公司债券等产品跨市场发行和交易流通;要加强债券市场产品创新,继续规范市场机制,完善债券管理体制、市场化发行机制和发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快黄金市场的产品创新,继续推动黄金掉期、黄金借贷、黄金期权等产品创新。要进一步拓展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丰富外汇交易产品,扩大金融对外投资,不断拓宽资金流出渠道,继续推进QFII制度的实施,鼓励中长期投资者进入国内资本市场。要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市场,建立全球人民币产品定价和交易中心。要加快上海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推广外汇远期和货币互换等衍生产品,研究推出股指权证、国债期货、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和外汇期权等创新产品。

  三是集聚金融机构尤其是功能性金融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国际金融机构聚集之地,大型金融机构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产品交易的定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以增加机构数量、提高机构能级、扩大机构类型为突破口,强化聚集效应,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扩大金融机构的规模和数量。既吸引经营稳健的跨国金融机构来华,也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开展海外经营;既允许境内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境外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风险管理等活动,也推动境内金融市场为境外机构提供服务,扩大国际影响。积极整合金融资源,打造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控股公司。发挥民营金融机构在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资信评级、会计与审计服务、资产评估、经纪公司、金融论坛等,形成大批市场竞争力强、服务特色鲜明的专业化金融辅助体系,形成完整的金融产业链条。

  四是广纳全球金融精英,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才为第一要务。目前上海金融人才现状还不能满足金融中心建设要求,尤其是高端人才缺乏。需要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在金融人力资源引进、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要采取切实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的金融管理人才、金融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金融员工队伍,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创新金融人才开发机制,推动人力资本增值,建设国际金融人才认证中心。

  五是优化金融生态,营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良好发展环境。首先,改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律环境。积极推动国家金融立法,促进有关金融法的制定与修改。争取在金融创新方面制定地方性规范,加强金融相关配套立法。改善金融中心金融执法与监管,实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法制化。优化金融司法环境,加强金融司法有效性。其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一、快速、高效、安全的交易托管清算结算平台,增强上海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承载能力和适应能力,推动上海成为本外币资金交易清算的中心。开发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提高上海支付结算平台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支持能力。鼓励开发金融业务信息系统,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信息集中度和服务质量,打造权威高效的金融市场信息平台。再次,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利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落户上海的契机,积极推进上海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方向,组织开展集团企业评级、担保机构评级和中小企业评级试点。加强征信市场管理,进一步提高评级质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