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后不到一年,从领涨全国到领跌全国,深圳房价像过山车一样剧烈起伏。伴随房价下跌,一些购房者已经开始品尝“负资产”的苦果:不仅首付化为乌有,手中的房产即使出售也无法抵偿银行贷款。
资不抵债怎么办?选择“断供”成为部分人无奈的自救手段和宣泄方式。于是乎,一些断供个案,经过部分媒体聚焦放大以后闹得沸沸扬扬,耸人听闻的传言也甚嚣尘上。这让人不禁心生迷惑,深圳真实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针对“深圳房贷坏账超千亿”之类的传言,深圳市银监局当即回应,深圳目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房贷断供,深圳银行包括房贷在内的全部坏账余额不到1000亿元。
事实证明,许多断供者是拥有两三套住房的投资者,不是自住房的购买者。在房价高点进入市场、并贷款购买多套住房造成的资金紧张是引发断供的主要原因。而且,3612人断供这个数字也确实表明,断供行为并不普遍,这不过是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中和调整中所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离所谓“断供潮”、“中国式‘次贷’危机”相差千里。
不过,所谓见微知著,虽然断供目前还大多是个案,并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中却有一些异常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据了解,在房价高涨期间,一些业主在购房时只付了10%的首付,甚至是零首付。如此轻松地得到贷款,既让购房者自己吞下了苦果,又给高涨的房市推波助澜,还可能给银行埋下巨大隐患。
去年,房价处于高位时,银行发放了大量贷款,尽管风险在银行的报表上还未明显显现,但潜在风险的积聚不能不引起银行的警惕。而且,如果房价持续下行,将引发行业调整、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等更多问题,银行业房地产类贷款的风险也将走高。
因此,今天回头审视断供这一行为本身的复杂成因,我们除了告诫投资者莫要不顾风险,把投资变成投机之外,还必须对一些银行进行规劝:千万不能因短期利益而忽视风险控制。
作为市场资金的引导者,银行不能简单地以短期盈利为目标,而应该更多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起伏和风险,增强对风险的感知力和判断力,防患于未然。在投机高涨、风险升高的情况下,银行更不能和普通投资者一样随波逐流,而应通过控制信贷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投资者预期,努力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以对保持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健发展起到更大作用。(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