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把脉中小企业:七专题调研摸底生存环境(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 00:49  21世纪经济报道

  调研报告在分析中小企业困疾的根源所在时,直言“中小企业在政府部门的工作对象和政策制定中需要进一步受重视”。

  现在中小企业局整合在经贸局之中,而经贸工作除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之外,还有产业转移、节能降耗、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工作。在8月7日,广东全省中小企业局长座谈会上,就有省局领导当面指出部分地市局,在中小企业工作中有所疏忽。

  2007年末,广东全省有中小工业企业46.9万户,占全省工业企业数的99.9%,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只占全省的8%,其余90%多都是规模以下中小工业。

  这意味着,在中小企业的总量中,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占到总量的九成。“而这部分企业在这一轮中‘严冬’中面对的困境就更为突出。”上述人士分析。

  然而,“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量虽多,但因其经济总量不大以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常常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民营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所掩盖。”中小企业局调研中发现。

  因为此次调研活动深入到诸多企业内部,中小企业内在机理上的病因也袒露出来。“绝大多数规模以下工业都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设立”。

  数字显示,2007年在全省46.89万家工业生产单位中,属个体工业的占70%以上;属民营工业企业的9万多家,占20%以上;而有可能按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设立的国有控股及参股、集体、“三资”工业企业不到4%。

  调研人员在东莞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诸多私营工业企业、个体工业,多数实行家长式管理,核算资料如会计账簿、统计台账等设置不健全,管理者往往心中无数,无法制定周密详尽的生产经营计划。

  “去年,我省个体工业户均从业人员已达12.3人。这意味着什么?”上述调研人士给本报解释,“也就是说,有大批个体工业尽管已达到了登记为工业企业的标准,但却因种种原因而不愿意登记为企业,继续以个体户的组织形式生存。”究其原因,是很多中小工业企业不愿或者无力加大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如改善生产条件、严格安全管理、提高福利待遇等)。

  本报从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了解到,目前,全省各级政府正在完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方面着手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已有19个初步理顺了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制,20个市已有综合服务机构,16个市已有融资担保机构,16个市已有技术支持机构,18个市已有人才服务机构,15个市已有信息服务机构,10个市已有市场开拓服务机构。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还建议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政策信息发布专业平台;引导发展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民营企业行政投诉救助机制;开展对各地发展民营经济情况的评价和考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