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投资蓝皮书(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10:53 经济视点报
现今,河南正在对自身不足的方面进行改进,这将使已暴露出来的招商引资的问题顺势瓦解,而河南的优势也将更加突出。 河南投资蓝皮书之五 市场篇 市场潜力“助推”经济快跑 河南不但走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省,而且在工业、农业、林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都出现了产业升级,在规模膨胀、品牌整合、链条延伸、空间拓展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中部地区经济崛起和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河南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增速处于国内领先位置,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引力。2007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增速已连续5年超过10%,连续3年超过14%;粮食总产量连续两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4年创新高,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食品工业也随之成为河南的支柱产业之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河南正在实现由国人“粮仓”到“厨房”的转变。河南不但走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省,而且在工业、农业、林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都出现了产业升级,在规模膨胀、品牌整合、链条延伸、空间拓展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工业实现规模膨胀 2007年,河南实现工业增加值750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38.06亿元,增长24.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47.17亿元,增长38.2%,比5年前翻一番;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增长68.5%,增速连续24个月保持在70%左右。 随着工业的整体拉动,国内市场销售和进出口业务等增长加快,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外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去年河南进出口总额128.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62亿美元,增长65.9%。 多年以来,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河南,而今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在2007年显得尤为突出。 2007年,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为近10年来最高增幅,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同比加快3.0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8%。市场运行规模居全国第5,增幅并列第7。 “十五”期间,河南消费率持续下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2007年河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意见》,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等多方面出台措施,强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虽然消费、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三驾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马车,在奔跑的速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在最近几年已经逐步缩小。 2006年,河南省消费、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分别为15.5%、31.5%和37%。消费和投资增幅的“落差”为21.5个百分点。而在消费增长继续提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刹车”的2007年,这种差距已经缩小到17个百分点。 “一年时间,4.5个百分点的‘细微’变化,折射出的是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更趋协调,反映出的是我省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合理。”河南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说。 农业市场“引人入胜” 随着前不久中粮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栗明一行奔赴漯河考察,漯河作为中粮集团在中原战略性投资支点布局选择意图已逐渐明朗。据悉,中粮面业漯河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从河北中旺集团并购过来的,此前因为中旺集团受累于五谷道场公司,资金链出现危机,中粮集团随即将中旺面业漯河项目收入囊中。中粮集团不断在河南郑州、濮阳、平顶山、漯河等地市兼并数家面粉企业,并拥有中粮海嘉、中粮神象等品牌。 据了解,中粮对河南的重视始于15年前的战略性投资,其中早在1992年就投资5000万美元成立了中粮面业(郏县)鹏泰有限公司,其近几年在河南的“攻城略地”即得益于早年的经验积累。 “中粮不仅具有市场发现功能,而且具有通过市场培育挖掘潜在市场的能力。”有关与中粮高层关系密切的业内人士称,它不但逐渐通过由面粉加工转向上游的粮食贸易和种子研发,而且大举进军河南知名农业品牌。在双汇集团股份出让时,中粮集团就曾经积极参与。虽然最后未能如愿,中粮集团遂将近百亿元投向湖北上马“5113”养猪工程,但是中粮显然不愿放弃在河南的努力。根据中粮的战略,5年后,该集团的生猪上下游产业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河南仍是其瞄准的粮食大省和生猪养殖大省,“中粮集团湖北模式将很快在河南得到大规模推广”。 林业资源链条延伸 “河南林业正式进入了生态保护与效益联动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轨道,是以4月2日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投资)一举拿下周口、商丘两市10余万亩国有林场为标志的。”河南省有关政府高层人士称,河南投资打造“百万吨级造纸业航母”林板浆纸的雄心,在其不断划转国有林场、提高木浆产能、上马纸机项目、制板项目的完整产业链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据介绍,投资集团与周口市签约的项目之一就是周口市国有林场资产移交协议,在这份协议中,河南投资把持有的周口市54个贷款项目债权本息1.46亿元及其权益移交给了周口市,“石油换食品”计划的如愿结果是,周口市将国有西华林场与扶沟林场总面积达6万多亩的林地划转给了河南投资。当然,两家国有林场的债权与债务一同划转给了河南投资。河南投资用同样的办法再次拿下了5万多亩的全国四大平原人工防护林带之一的商丘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有关业内人士分析,采取资产置换的方式,划转收购各地市的国有林场“是双赢的手段,也是比较经济的手段”。比如,河南投资通过周口宏亿木业有限公司的转化平台,在周口市投资建设年产22万立方米的环保超薄型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和商丘市年产20万吨牛卡纸、涂布白卡纸与食品包装原项目就被业界普遍看好。 信息产业拓展空间 对于深处内陆地区的河南来说,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历来都是河南经济发展的“短板”,直接影响到河南产业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但这样的情况在去年得到了一定改善。有数据表明:去年,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30%,高出全国同行业12个百分点。其中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增长高达50.7%,高出全国同行业近30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超过30%。 去年,河南新飞、许继、金龙等“先锋企业”率先“突围”,进入了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行列。金龙等12家企业、威科姆等16家企业也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分别列入全省百户重点和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并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培育。全省40%的IT企业都建立了国家级或省级技术研发独立机构。据统计,全省新认证软件企业32家、软件产品91个,软件延续产品16个,全省通过“双认”软件企业共有279家、软件产品776个,系统集成企业77家。 河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是以去年7月河南的洛阳、南阳、濮阳3个产业基地正式授牌为标志的,它们都在应用领域拓展了河南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其中,洛阳硅电子产业基地形成了以硅材料为主,同时发展光电连接器、光伏电池等特色的硅电子产业格局。南阳光电产业基地以光电显示产品为主导,在LCD、LCOS、DLP光学引擎、M D电视等现代光电显示产品的技术开发和生产方面优势突出,该基地中的中光学集团已成为中国本土唯一一家能够独立生产光学引擎的企业。濮阳电光源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电光源产业,已成为重要的电光源生产基地。 宏观环境的持续向好是市场壮大的基础。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新兴的工业大省和经济大省,河南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市场。再加上近年来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放开投融资市场,不断提高外开放的水平,河南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烈。 河南投资蓝皮书之六 创新篇 中原特色燃起河南新起点 河南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工作情况,围绕重点创新思路,找准了经济发展的弱点,并完善了寻求突破,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促进了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中部崛起,河南省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外资投资中原的节奏和步伐,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培育中原优势品牌,河南经济发展实现了5年飞跃,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正逐渐成为成为外商投资的一片新热土。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2007年,河南成功举办了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韩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承办了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把河南的美丽和商机再一次充分地展示在世界面前,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契机,更多的人了解了河南,促进了中原经济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 据了解,去年,河南新批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81个,合同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占全省新批合同外资的82.7%;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增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41家,合同利用外资10.4亿美元,占全省增资总额的45.9%。全省实际到位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58个,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 自2002年以来,河南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5倍。企业境外上市是表现最为抢眼的一支力量。目前,河南省已有20家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境外上市,共募集资金181.49亿元。其中,鑫苑(中国)置业有限公司12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房地产企业。而河南建业住宅集团6月6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更是成为内地在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建业招股价确定为2.75港元,发行5亿股,融资规模为13.75亿港元。 在外资进入领域,河南省着重发展服务业。2007以来,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家得宝、百思买等世界500强商业巨头和部分知名外资商业企业加快了在河南省的投资步伐。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首创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河南设立分公司。国际金融巨头汇丰银行也正在与郑东新区积极接洽,有望在今年进入河南省。 此外,各级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方面,也积极推动开放带动主战略实施向纵深发展。全省各省辖市都实行了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一把手”工程,郑州、洛阳、许昌、新乡、南阳、鹤壁、三门峡、安阳等市严格责任目标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开放。 郑州市在完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扶持政策的同时,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招商引资引荐者进行重奖,兑现各类奖金410万元。 新乡市、鹤壁市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积极遴选战略合作企业,大力培育企业上市,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漯河市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专业人才,成立了市投资促进局,组建专业招商队伍。 三门峡市依托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围绕“建设五大基地,构筑九大产业链”抓招商引资工作,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较大工业园区10个,使园区开放型经济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商丘市更是分派招商小组专门赴“闽浙”、“苏沪”、“粤琼”、“环渤海湾”四个区域开展招商活动,增强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 殊途同归。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工作情况,围绕重点创新思路,找准了经济发展的弱点,并完善了寻求突破,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促进了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 打造“出口名牌”体系 三分招商,七分环境。环境口碑好坏,关键在于一个区域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此,河南启动了构建“进出口名牌”的创新体系。 为打造自己的出口名牌,以名牌为龙头和示范,全面提高出口竞争力,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对外商外资的吸引力度,2006年,河南省商务厅、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郑州海关等9部门组成了评审组,着重培育筛选“河南出口名牌”群像。 据介绍,为了保障真正能体现出中原的经济发展状况,要获得“河南出口名牌”的门槛并不低:上年度自营出口额不低于500万美元;通过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近三年来无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未受过行政处罚;在国内已经注册商标和主要出口市场已经注册商标,且商标持有者为中方…… 只有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才可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提交申请表,参加“河南出口名牌”的评选。然后根据自主知识产权及申请商品科技含量、海外市场注册商标情况、出口额等9项指标为企业打分。满分为100分,超过及格线60分后才能获得入选资格。 日前,河南省正式对外公布了2008~2009年度的55个出口名牌。连续两届河南本土的企业品牌建设,初具规模,表明中原要在创新卓越的投资环境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也透露出一个细节,要取得长远的进步,最终还要靠自己。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本在于内生自增长能力。虽然近年来河南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总体的地区经济外向度还偏低,因此在重视引进境外、区外资金与技术之际,对本土投资者、创业者必须要同等重视。 而实际上,河南并不缺少能支撑起当地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如河南的双汇、许继,即使在国际舞台上,这些企业也可以称得上声名显赫。依靠一个企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进步很长一段时间是城市发展的样板,即使是国际知名品牌大肆扩张的今天,本土企业的做大做强依然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 以济源的豫光金铅为例,是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一次通过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不仅是“河南名牌产品”、“河南省重点保护产品”,更是“全国质量稳定合格产品”和“中国知名品牌”,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瑞士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额连年大幅度上升。 正是诸多的河南进出口名牌企业,在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旅游交易会等招商平台上,树立了优良的河南形象、吸引了世界资本的眼球。 扶持县域对外开放 近年来,河南省县域利用外资成效突出,已成为拉动河南省利用外资增长的重要力量。2007年河南重点对外开放县(市、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4家,合同利用外资13.22亿美元,增长49.4%;实际利用外资11.22亿美元,增长62%,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36.66%。实际利用外资超5000万美元的县(市、区)有4个,超亿美元的有:陕县、金水区、巩义三个城市。 这些数字直观地说明:县域经济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为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工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财政收支实现翻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区)和扩权县(市)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县域对外开放的积极性。2007年河南增加了中牟县、遂平县、夏邑县、洛宁县等4个县为对外开放重点县,确定金水区为省对外开放重点区试点,目前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区)已发展为52个。 河南县域经济在对外开放的同时,纷纷把招商引资看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活水之源,力争营造出的亲商、安商、重商、富商的氛围,并积极参加各种招商节会,引进名企、名商,带动了地方经济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 部分有条件的县域经济则根据自身的特色打造节会平台,进行招商推介,淮阳、鄢陵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的举办是在淮阳县委县政府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依托自己的文化资源优势,专门打造的节会平台,目的是为了推介淮阳,进行招商引资。虽然一时间把自己置身于媒体的风尖浪头,但成果确实丰硕,共签订合同项目51个,总投资63.58亿元,其中外资62亿元,收益远远高于投资成本。 有着花都之称的“鄢陵”则执意打造花博会的招商平台,以花为媒,对接国内外客商和全球知名企业,吸引外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据了解,为了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巩义市充分利用设在上海、天津、杭州和深圳的4个招商办事处,坚持国外、国内招商引资齐头并进,专业招商、登门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机构招商等形式多管齐下,尤其重视“以外引外”和“回归战略”的效应。 伴随着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全省招商引资环境的对外开放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突破,跨上了新台阶,但是挑战依然存在。 为此,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表示:河南省的县域经济要创新发展优势,挖掘特色,坚持走集约集聚发展路子,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并引导企业向各类园区聚集、形成“县域发展园区化”和“园区发展专业化”格局,使资源向重点企业聚集、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 河南投资蓝皮书之七 趋势篇 外资:新河南发展的推进器 优良的内外资在中原市场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因为外来资本的进入能带来先进的经验、技术,在吸纳资金、拓展国际市场上也会有更大的空间。 外资改变河南 2007年,河南省合同利用外资48.4亿美元,增长43.6%;实际利用外资30.6亿美元,增长65.9%。而今年一季度河南省更是取得了骄人成绩,前三个月实际利用外资12.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5%,高于年平均进度5.9个百分点。同期,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6家,合同利用外资12.4亿美元。 这是来自河南省商务厅的数据。 枯燥的数字却真实地反映出外资在河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从省内领军到世界500强巨头,在招商引资和对豫投资上都取得了诸多突破。2007年,双汇实业、豫联能源、思念食品引资在6000万美元以上。英国英格索兰和美国家得宝、KKR公司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河南省落户跨国公司。 以新乡为例,截止到3月底,实际利用外资17216.88万美元,同比增长275.2%,提前9个月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 新乡仅是一个代表。在全省的各个地方,外资带来的竞争力和优势越来越明显。 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07年的前4个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累计完成投资1234.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2%。其中,民间投资增势强劲,投资完成701.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7%,对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6%,是拉动全省城镇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大量的外资进入,不但繁荣了地方的工业、商贸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还在吸引国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发达的信息流、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市场观念影响着本土企业的提升。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与外资合作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也开始走出去,在外贸出口、品牌建设、自主创新方面有所提升。对于当地形成一批符合WTO要求的、能够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的大型企业集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外资还带来了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河南全年进出口总额128.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7%,增速上升3.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83.91亿美元,增长26.5%;进口总额44.13亿美元,增长39.6%。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16个,比上年增长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62亿美元,增长65.9%,增速上升15.8个百分点。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10.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营业额10.03亿美元。 而在这个成绩斐然的外资投资单中,一些新式的投资方式越来越凸显出来,在引进外资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造城”之势持续 2008年4月,浙江德力西集团与河南元通纺织城正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总投资约为35.5亿元,建设“中国元通纺织城”项目,作为郑州纺织产业园产品研发、展示、交易、物流、商务的配套项目,该项目将努力建成中西部地区大规模、高标准、现代化的纺织服装销售和物流配送中心体系。 此前不久,位于淮阳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创业园,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业企业,十多家来自沿海的企业,还不等政府出资建好相关厂房,就迫不及待自己出钱出资,按照淮阳县政府统一规划的设计方案,纷纷兴建新厂房,以期待能更早进入生产状态。 这一再延续了“工业城”建设的热潮。 早在2004年4月,加州工业城来到郑州,在第二年7月签下一期工程的合同,并在第三年成功奠基开工。拉开了河南大规模“造城”的帷幕,掀起商贸、物流、居住、生活为一体的商业项目“城市化”模式。 2005年12月,占地1200亩的河南希格玛产业基地正式开工。 2006年2月18日,号称总投资40亿元、占地5000亩的中原国际小商品城一期工程奠基开工。 …… 工业园区、工业城项目开始在中原大地上愈演愈烈。 “造城招商是最省力的招商方式,先引进一个工业城项目,然后由投资商以工业城项目为依托,运用自己在某个行业、某个地域的影响力去招商,这种借力的形式既让政府省心,又由于利用工业城投资商的影响力招商,效果事半功倍。”一位招商人士曾这样解释工业城盛行的原因。 而工业城另一个重要的优势是产业集群。它们多定位为某一个产业或几个产业的产业基地,围绕这个产业发展其相关的链条产业。如苏州工业园,配一台电脑不出方圆20里就能找到所有的配件。这也是吸引投资者的一大原因。 浙商是河南造城运动中表现最为活跃的投资团体。据了解,目前在河南的浙商有40万,总投资愈500亿元,他们不仅参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的旧城改造和基础项目建设,投资项目还涉及能源交通、轻工纺织、商业物流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中原国际小商品城”作为工业城先锋,旨在打造浙商向内地投资平台,不断分派招商团分别与义乌商会、东阳商会、台州商会、温州商会、浙中商会及上海、郑州、西安、兰州等地的浙江商会进行了推介和洽谈,并与义乌小商品城、温州机电城、永康五金城、绍兴轻纺城、海宁皮革城、嵊州领带城等浙江专业市场达成了招商共识。 这背后,一个人所共知的原因,在能源短缺、劳动力短缺的条件下,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向中国中西部转移的趋势。 而根据他们的需要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工业城,恰恰是为他们提供的平台。 内外资齐舞中原 今年以来,由中国国机集团重组洛阳一拖的争议,延绵不绝,曾是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而事实上,有关河南龙头企业频频被重组的源头,可以说早有先例,而且曾有海外资本前来并购,中原市场已成为了内外资竞相投资的角逐舞台。 2005年5月,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及出口企业——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与永煤集团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永煤集团控股的子公司——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巴西淡水河谷出资7亿多元并购龙宇股份20%的股权,成为进入中国煤炭行业中的最大的外国投资者。 同年10月,新加坡丰隆集团从新飞集团手中购买新飞电器39%的国有股,加上其此前拥有的51%的股权,新飞电器90%的股权落到新加坡丰隆集团手中。 而在这些并购案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高盛并购双汇国有股案。 2006年3月,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估价8亿美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双汇发展的国有产权。 在经过高盛集团、摩根、淡马锡、鼎晖投资、CCMP亚洲投资基金、花旗集团、中粮集团等十余个国内外大买家的竞争后,最终高盛集团以20多亿元价格收购了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72%的国有股权。 2006年2月8日,经商务部批复同意,天方药业集团将其持有的16%和4%的股份,以2000美元的价格分别转让给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和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天方药业也实现了由国有股份企业到中外合资公司的蜕变。 而今,天方药业集团正在加紧与中国通用合作的步伐,洽谈有关重组事宜,吸纳国内优良资本,实现公司的再次飞跃。 完成并购的已是如此之多,而还有一批外资股权并购正在进行,外商投资并购化趋势的加快,而且,内外资齐舞中原,使股权转让成为河南新的利用外资增长点。 在外资并购的汹涌大潮中,保护本土企业成了讨论的重点,而且保护的主题一直在持续,但是,外资并购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正常的市场行为的利弊与否,还需要市场来检验。 “优良的内外资在中原市场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一位长期从事市场研究的经济专家分析到,因为外来资本的进入能带来先进的经验、技术,在吸纳资金、拓展国际市场上也会有更大的空间。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