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河南投资蓝皮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10:53 经济视点报

  编者按: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河南。作为共和国腹部的重要经济板块,河南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市场巨大,地位举足轻重。乘改革开放春风,得天时地利人和,河南成为海内外资本争相投资的“财富宝地”。关注中国经济的人,无不深刻感受到中原崛起空前的张力、自信与豪迈。

  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和反映河南投资的各个切面,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活动组委会特设立课题组,从政策、资源、环境、优势、创新、市场、趋势等7个方面,深入探讨、挖掘、剖析河南投资环境,旨在为外商了解河南、投资河南提供了较为完整、翔实的参考资料。这是自2006年10月首发后,再度发布的《河南投资蓝皮书》。

  河南投资蓝皮书

  策 划: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组委会

  撰 写:司超慧 姜华山 李世顶 王 舒

  河南投资蓝皮书之一 政策篇

  优惠政策:风景河南独好

  河南在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时,首先确立本省优势,做到知己,然后知彼再找彼,从而多些针对性,少些盲目性,增加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凡属河南省审批权限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一律取消项目建议书审批;外商投资企业年检免除一切费用……由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并被业内人士称为开放思想和力度超过周边省份五年的《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成为中原新一轮大开放的强大“助推器”。

  河南省委、省政府将利用外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中之重,要求各市地坚决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和行业垄断,除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外,其他领域一律向境内外客商开放;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争在商业、外贸、物流、旅游、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教育和卫生等领域有所突破;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引进外资,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抢抓CEPA机遇,加强豫港合作;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录取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打造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构筑成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平台和中西部综合实力较强的开放型经济带。

  土地优惠

  地方政府竞争外来投资者直接投资最重要的成本决定因素是土地。地方政府通常被赋予土地审批权及决定土地使用费用。在本地与外国的合资企业中,本地合伙人的股权通常是土地。土地的成本和土地使用权的期限成为地方政府竞争外商直接投资的关键工具,通常表现为土地使用费的减免。

  河南省在遵循全国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制定了切合河南省实际的土地优惠政策:尤其是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土地优惠产品出口企业在场地使用费上所享有的优惠更加突出。

  而各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优惠政策是为了有效地吸引外资,对外资使用开发区土地,在期限和收费标准上都给予优惠待遇。例如,在郑州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如被确认为两类企业,其用地在非繁华地段的,从其被确认年度起3年内免缴土地使用费;如其用地在繁华地段的则从其被确认的年度起按规定标准的下限费额减半缴纳。在洛阳和漯河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开发土地期间和企业基建期间,按收费标准的30%缴纳土地使用费;企业经批准用自筹资金填海增辟的土地,免缴土地使用费10年;属两类企业的用地,则还可享受“五免五减”或“五免三减”待遇。

  成片开发土地优惠对外商从事成片土地开发经营,形成“五平一通”、“七通一站”建设用地,并在开发区内举办生产性项目,建设能源、交通、港口和与其配套的社会公益事业,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按标定地价的一定比例给予优惠。对于形成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条件的,即可进行土地使用权转让。

  其他方面的土地优惠对从事开发建设能源、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外商,地方政府可根据外方投资者的意向提供一定地块由外方投资者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其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使用费予以减免。对在开发期间的土地,开发企业免缴土地使用费。

  外汇优惠吸引外商

  对于外商来说,除了土地问题,外汇管理也是他们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而河南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首先允许外商投资企业自由选择外汇指定银行和外资银行开立现汇账户,保留现汇,外商投资企业正常经营范围内的外汇支付、偿还境内的外汇支付和偿还境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本息,可以从其账户余额中直接办理。其次,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不能自求平衡的优惠。

  不仅如此,还允许外商人民币利润再投资按外汇投资优待。外国投资者从外汇收支不能平衡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分得的人民币利润,经批准后再投资于境内能创汇或能增加外汇收入的企业,除依法享受退还已缴纳的部分所得税的优惠外,外商可以从接受该项投资的企业新增加的外汇收入中获得外汇,以汇出其合法利润。在审批外商人民币利润再投资时,外商应提供原企业董事会的利润分配决议和当地外汇管理部门的证明。

  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可申请外汇抵押人民币贷款。外商投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外汇出现盈余而人民币资金短缺时,可申请外汇抵押人民币贷款。外汇抵押的人民币贷款,既可用于流动资金,也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抵押外汇与人民币贷款互不计息。

  鼓励高新产业

  “凡经确认批准的‘先进技术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不限定内销比例。对引进新品种,从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也不限定内销比例。”记者从相关文件了解到,对于吸引的外来投资者,河南现在更青睐高新技术类的企业,并且为了招来这些企业,制定了更为优惠的政策。

  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享有降低劳务费用的优惠。对两类企业除按照国家规定支付或者提取中方职工劳动保险、福利费用和住房补助基金外,免缴国家对职工的各项补贴,经免缴上述补贴的两类企业比一般外商投资企业可实际减少劳务费用负担18%~20%,比其他亚洲国家要少得多。另外,在供水、供电、运输和通讯设施方面给予优先保证,且收费标准与当地国有企业一样。

  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还享有信贷优惠,即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需要借贷的短期周转资金以及其他必需的信贷资金,经中国银行审核后,优先贷放。

  外商在经济开发区投资,除可享受前述优惠待遇外,在投资方向、投资数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均可享受一定的优惠。外商投资企业在劳动用工制度、企业管理模式、工资福利制度等方面也都不受国内某些制度和习惯做法的约束。如国有企业必须设有工、青、妇、团组织,外商投资企业则无此规定。

  许多地方政府通过改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寻求保证潜在投资者的管理和经营有效率,包括提供“一站式”服务等方法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关键是观念

  商能否招来,资能否引来,不取决于现有资源,现有实力,主要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观念和信心,因为观念新意味着办法多、方式活、敢创新、能创新,信心足意味着有勇气、有实力。不论是本地现有企业,还是招进来的外资企业,只要符合本地产业发展方向,都要给以扶植,坚信这些企业一定会做大做强,现在引进的小企业、小资本,一定会滚动发展为大企业,大资本。

  “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时,要首先确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做到知己,然后知彼再找彼,就会多些针对性,少些盲目性,增加成功率。”某市主管招商工作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所谓比较优势,是相对于其他地方你相对突出的资源或条件,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关键看有没有那双“慧眼”,能不能从中挖掘。其次,多考虑市场和经济规律,少考虑政府、领导和条条框框;第三,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时,多考虑被招方或被引方的实际和需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制定政策,不要太看重自己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第四,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时,多考虑与本地产业链相配套的项目和企业,不论大小,合适就引,不要仅仅将视野盯到大公司身上。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认为,从政策方面来讲,国家现在对于引进外资的政策越来越严,一定要按国家政策办事。外商在很多地方都普遍受到欢迎,但是有些城市对小企业不重视,甚至有一些歧视,认为只有大企业可以带来很多经济效益,所以小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就很多,这个问题各地的领导也应加强重视。

  河南投资蓝皮书之二 资助源篇

  巧用资源:打造招商引资聚宝盆

  河南在产业结构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投资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铝业等方面,这些大多属于资源型、粗放型产业。河南已创新资源认识、提倡资源延伸,并深度开发了自然资源之外的资源。

  不论地方大小,各地都有资源,而河南的资源正受到全国的艳羡。

  河南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河南栾川钼矿亚洲储量第一;桐柏县初步探明天然碱储量1.5亿吨,占全国天然碱储量的80%以上,其储量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汝阳县东沟70万吨的特大型钼矿,其保有储量居全国之首,潜在经济价值达2800亿元;河南省地矿局陆续发现特大型煤矿产地2处、大型煤矿产地5处……

  资源河南

  依托保有储量达1.5亿吨的天然碱矿,桐柏县已确定了“依托碱矿资源,建设中原化工城”的宏伟规划。依托资源,桐柏强力招商引资,拉长产业链条,天然碱发展后劲表现显著。

  而汝阳把栾川当成了自己的榜样:“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钼矿资源,如果好好做,应该能够发展得和栾川一样好,或许还能超过它。”

  在现实层面,一些先行者已为这些后发现矿藏资源的地方政府树立了榜样。

  栾川属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全县财政收入徘徊在3000万元左右,但从2003年起,栾川县财政收入连年翻番,2004年达到2.5亿元,收入增幅高达97.4%,主要经济指标排序由2000年的全省第91位上升到了第20位。2005年,栾川县财政收入突破4.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排序又上升了13位,位居全省第7位。

  从2003年起,栾川县开始建学校、办医院、搞移民工程、建水电工程,先后累计投资4.6亿元。

  栾川县之所以能富裕起来,就是依靠地下矿藏——钼矿。

  像这样的城市,河南有许多个,诸如平顶山、焦作、鹤壁、濮阳、三门峡、永城、义马、灵宝、新密、登封、汝州、巩义和禹州。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经济取得突飞猛进,无不是借了资源的优势。

  据了解,这些城市有的处于“青年期”,资源保有量较大,资源型产业增长快,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有的处于“中年期”,资源型产业的规模和增速稳定,在地方经济中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有的处于“老年期”,资源保有量锐减,经济转型压力巨大。

  2006年在焦作举行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介绍说,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全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高度重视,采取了政策扶持、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等有效措施。一些资源型城市也在积极探索经济转型的模式和途径,特别是焦作这个100多年前因煤而立的煤城已成功实现转型,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河南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路径多为“纵横结合”。“纵向转型”即发展资源深加工,如煤化工、铝加工等,拉长产业链条;“横向转型”即发展食品、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接续替代产业。“中原煤仓”平顶山走的正是这条路。

  此外,它们在污染治理、体制创新、重建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也下了大工夫。

  理性看待资源优势

  不得不认识到的是,资源也是一把双刃剑。

  众所周知,GDP由三部分构成——投资、消费和出口。河南在产业结构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河南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铝业等方面,这些大多属于资源型、粗放型产业。

  表现在工业上,河南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低端产品占74%,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占70%以上。在能耗方面,河南是国内先进水平的2.1倍,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3~5倍,能源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0%。

  据公开报道显示,如今,河南省储量、产量都占全国1/4的铝土矿,其开采期已不足10年,其中富矿2006年年底就将消耗殆尽,铁矿资源到2010年自给率最多为30%,金矿开采量已占总储量的74%,许多矿山已经枯竭。

  1980年煤炭储量居全国第十的河南,连续19年以开采量居全国第二的速度挖煤,预计到2020年,河南全省将有总量超过4000万吨生产能力的矿井陆续报废。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平顶山这座“煤城”的原煤储量曾超过100亿吨,但如今,这里已同鹤壁市一起被列入了全国47个资源枯竭性城市。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200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几大水系受严重污染河段达2938公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位;郑州、洛阳、开封、平顶山、焦作等城市,迫切需要经济转型或培育替代产业,而这些城市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完成,仅解决采掘沉陷区问题凭地方财力就无法承受。”

  具体到产煤大市永城,该市已形成了2.2872万亩的沉陷区,因采矿塌陷和积水,每年将有约1500人丧失耕地。而如果当地的全部井田被开采完毕,可能形成面积达515平方公里的沉陷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5.7%。

  就此,河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一位副主任认为:“资源型工业是支撑我省工业快速增长的主动力,能源消耗型工业占近80%,这是不正常的。”

  事实上,河南省主要领导对此看得非常清楚。在河南省委七届十次全会上,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表示:“资源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如不尽快改变,它所带来的能源、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将成为河南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使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言犹在耳。着力改变原来牢固的资源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资源与招商的辩证

  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当地资源,让其拉动经济尤其是吸引招商引资方面更好的发挥优势?

  在招商引资方面,外商对资源的认识,一般注重几个标准,一是稀缺性,稀缺性决定市场价值,比如栾川的钼业资源,吸引了诸多投资者来此投资兴业。二是可开发性和易开发性,这些决定其投资的政策风险和是否能够减少投资成本,比如一些煤矿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要重视资源的规模集中度和连续开发性,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可有短期行为。如果是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客观真实的探明储量,可开发就开发,不可开发就不要硬开发,要走规模经济发展之路。

  “从广义上理解资源,创新资源认识、提倡资源延伸,不要因自然资源而忽略其他资源。”对于自然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的城市,有关专家这样建议。其实,不论是深圳,还是香港,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丰富的自然资源,他们都没有走依托资源开发资源的路子,也没有形成传统资源开发的路径依赖,然而,他们都很成功。从沿海地区的经济来看,在招商引资中真正的资源是技术创新,是人才,是服务,是开明的政府,而外商恰恰看中的就是这些。因此,我们要创新资源认识,在宣传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培育非自然资源,形成一个有利于外商投资的好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来外商,实现跨越式发展。

  再者,是要重视资源的辐射效应,要放眼全省乃至全国去开发利用资源,不可因为本地资源缺乏而悲观失望: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意味着运输半径延伸,运输成本降低,因而资源的长途采购和运输也就方便多了,如果只盯着本地资源去开发资源,恐怕永远也培育不出世界。因此,在资源短缺的地方,最好强调自身交通优势,完全可以弥补资源上的劣势。

  另外,就产业链而讲,往往涉及诸多门类,需要多种资源,一个地区不可能什么都有,这也客观上决定了必须走出本地资源,拓展资源供应渠道,扩大资源供应品种,确保产业链各环节顺利衔接,正常运转。仅仅盯着本地资源是狭隘的,也是永远做不大的。

  河南投资蓝皮书之三 环境篇

  好环境强化招商“磁场”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对于河南的招商引资,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河南经济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

  据了解,2007年河南省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62亿美元,增长65.9%。而在过去的四年里,河南省进出口总值422.6亿美元,吸引境外资金78.4亿美元。

  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旅游交易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活动的成功举办,在树立河南形象,提升整体投资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因此,加强投资环境建设是吸引、扩大投资的必然要求。而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对于河南的招商引资,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环境带动招商

  “谁砸河南环境的牌子,就先砸谁的饭碗”。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背后,蕴含着河南加大优化投资环境力度的决心。

  河南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表示,在招商引资方面,河南比较侧重于优化环境。首先是提供服务方面,河南推出了无偿的一站式的服务,河南省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到河南来办一些项目,一个手续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不让外商拿钱。简化办事程序方面,河南取消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章程、实行备案制,这在全国都是率先的。

  投资环境的优化,带来的是河南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

  5月28 日,由河南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八部门联合评审确定的2008~2009年度河南55个出口名牌正式对外公布。此次入选的55个“河南出口名牌”2008年1~2月共出口76702万美元,占全省出口额的51%,涉及我省国计民生各个主要行业。比如机械设备类有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宇通”牌客车、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的“YTO”牌拖拉机等;粮油食品类有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的“莲花”牌味精、河南永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永达”牌鸡肉等;纺织服装类有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的“白鹭”牌纺织品等。

  据了解,目前,大型企业在河南的投资不断增加,世界500强企业来豫投资的已达43家。此外,河南已有330多家企业在境外投资,永煤集团与河南国合集团等联手在几内亚竞买的558平方公里铝土矿探矿权,初步预测储量在100亿吨以上,是我国总储量的4倍多。

  在豫企走出去和外企引进来的良好双向互动环境下,河南的引资势头继续向上攀升。

  在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中,河南省1~4月份合同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增长105.3%,完成省定目标39.9%,高于年平均进度个6.6百分点。

  实际上,对于河南所具有的招商上的优势,河南官方及经济学界早有定论,认为河南有着7个方面的主要有利因素:其一是城市投资环境宽松;其二是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人力资源充足;其三是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其四是各项基础设施优势明显;其五是非国有资本投资环境良好;其六是精简高效的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其七是科研、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适宜。

  比如城市投资环境方面。河南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适时提出中心城市带动战略,18个省辖城市作为承载主体,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有效地争取外资。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开发城市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硬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各市普遍对外来投资者实行开放政策,并通过优惠提供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场地、简便审批手续、减免税率等办法,吸引外来投资者在本地投资,为保障投资者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提供了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一位分析人士说,正是以上优势构成了河南整体的投资环境,也支撑了河南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改善环境促中原城市群崛起

  目前,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部地区不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应该说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投资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国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发展初期实现中部崛起,应鼓励资本向中部转移,适当加大投资力度,更好地发挥投资的作用。”李清树说。

  而加强投资环境建设是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然要求,只有创造出比其他地区更为优越的投资环境,营造比其他地区更有利于资金大规模流入的环境条件,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才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优势,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尽快缩短与发达先进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就要求河南各地政府首先要优化投资环境,营造出“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让客商真正得到实惠,增强投资的信心。

  对此,一些专家提出,中原城市群经济能否“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在我国中部地区乃至全国营造出一块比较优良的投资环境区域,则成为河南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所在。”李清树说。

  资料显示,中原城市群的9个城市人口占河南的40%,经济总量占河南的60%,按照河南省的规划,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区域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将超过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将超过7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事实上,中原城市群作为一张群体性的河南名片,发展早已被提上日程。2005年11月16日,《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政府、省发改委、省直单位相关领导和郑州市等9市市长对中原城市群未来发展目标、框架等作了充分论证。

  在2007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原城市群9市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总结座谈会上,各界的共识是,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原城市群的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在区域交通方面,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90分钟交通圈基本形成,郑州和开封开通了城际公交。目前已编制完成了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

  在旅游环境改善上,经过公开招标,《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自2007年以来,在省旅游局组织的重大旅游推介中,中原城市群9市以整体形象布展推介,形成了整体品牌强大的视觉冲击,大大提升了中原城市群旅游的知名度。

  在中原城市群整体形象和知名度提升,日渐成为河南的一张群体名片的同时,也给河南的园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河南园区经济在吸引外资上,也有着不少斩获。比如温县根据滩区近10万亩国有非耕地的独特区位,建成了生机勃勃的工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38家,总投资达16.9亿元。还有开封的隆氏花生公司几近倒闭,外商通过收购该公司资产,设立了汇源果汁开封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企业获得了利润,工人恢复了就业。

  而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各级政府抓好环境建设,形成独特的魅力,就能像磁场一样吸引客商纷至沓来,达到招商引资的磁场效应和连链效应。

  河南投资蓝皮书之四 优势篇

  产业转移下的优势

  作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中部省份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枢纽和桥头堡。

  近日,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郑州举行。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讲话中表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特殊时期,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如任何灾难也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脚步一样,河南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正吸引着中国乃至世界投资者越来越多的目光。

  新优势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统一的大市场下,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必然发生某些产业从一个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行为。

  而从全国发展的现状来看,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仍然是河南的优势所在。因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可能是跨越式的发展,不能是东部沿海发展起来之后西部快速发展而越过中部地区,一定是渗透型的发展。

  4月26日上午,在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万商西进”高峰论坛上,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郭庚茂如此介绍河南——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具有很多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作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中部省份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是我国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枢纽和桥头堡;作为资源大省和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体系,食品、有色金属、化工、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纺织等产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承接产业转移具有较强的资源支撑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作为拥有近亿人口、10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省,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具有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广阔市场空间和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优势;作为中华文明发源、演进、融合、发展的地方,形成了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刚柔相济、兼容并蓄和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近年来全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正确政绩观,形成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氛围,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人文环境。相信,只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河南必将成为中外客商的创业“热土”。

  不难看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将是河南今后一个时期发挥自身优势、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主线。目前,河南已经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推进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踏上了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加快中原崛起的新征程。

  县域经济成气候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河南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其中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6%(于是就有了“七分天”的说法);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占县域GDP的比重达到51.1%;粮食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大关,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在第七届中部六省百强县中,河南占了46个,前10位中就占了6个;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1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这就意味着河南经济总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和在中部率先崛起所依托的主力军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在今年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副省长张大卫也说,作为一个有着近1亿人口的大省,只依靠中心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原崛起。

  据了解,在河南108个县(市)中,被赋予与省辖市相同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的47个县(市)发展较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如以巩义、新郑、偃师、沁阳等为代表的工业拉动型发展模式;以长垣、禹州、虞城等为代表的产业聚集型发展模式;以尉氏、许昌、潢川、鄢陵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推动型发展模式;以固始、新县为代表的劳务经济拉动型发展模式等等。同时,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份额不断提高。义马、栾川、巩义等县(市)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在70%以上。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场外经处处长刘殿敏认为,当前河南县域经济正处于有史以来增长最快、活力最强、发展最好的时期。

  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河南省县域经济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还要积极发展民营企业。

  优势发挥瓶颈待除

  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优势。不过这种原本在中部、在河南表现最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却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目前,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大都分布在在沿海地区而到不了中部地区。

  因此,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意义重大。产业转移可以带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具有产业从无到有的突变性、从小到大的倍增性、从低到高的跨越性,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的途径。

  对河南而言,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很多的比较优势,然而,也有很多不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