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深圳现象(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 15:03 《中国企业家》杂志

  解放思想

  中集、招行和平安,这三家企业曾经有同一个董事长——袁庚。袁庚说:“蛇口的发展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和社会改革开始的。”

  1979,袁庚领导的香港招商局创建蛇口工业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第一步。袁庚不仅大胆推动市场经济改革,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尝试。蛇口工业区冻结了行政级别和工资级别,工业区管委会由民意推选。人们有选举权,还有罢免权,有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蛇口媒体可以公开批评管委会甚至袁庚本人),有免除恐惧的自由。

  解放思想打开了一个口子,使得市场资源、优秀人才从高压的地方向自由的地方迅速流动,涌入深圳,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催生了优秀企业群。只有在思想相对解放的地方,才会吸引有创新精神的人群,诞生有市场活力的企业组织。

  正如袁庚所说,要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设备等等,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而要创造一个适应这个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则要困难得多。进步的社会、进步的人,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起飞的大前提。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也说到,30年前的解放思想,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这方面,深圳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毫无疑问是走在全国前面的。我想,这应该是深圳优秀企业、企业家“高产”的最主要原因吧。

  在早期,深圳市中心在偏东面的罗湖区,但有意思的是,优秀企业的地理分布是越往西越多。中集、招行、平安的发家之地蛇口在特区最西端,华为、中兴、华侨城也在市区西部。

  这种分布形态并没有什么玄妙,其中的原因是:越往西,国企体制影响越少,与海外投资的关系越密切。华侨城原来是侨办下属企业,创始人马志民时任香港中旅总经理。而蛇口系企业的母公司香港招商局,在当时而言,“国际化”程度则更进一步。

  对于这一类企业,只有西方商业意识熏陶、借助海外资源起步并不够,更重要的是主动遵从市场规律,把旧的企业体制,逐步转向现代企业体制。同样是“官商”,同样是招商局掌门人,100多年前,处处被动的李鸿章最终以悲剧告终;100多年后,处处主动的袁庚功成身退,成为改革三十年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与“蛇口系”、华侨城不同,华为、万科则是白手起家、从头创业。当时和任正非、王石一同来到深圳的,有千千万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英才豪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挺过漫长而残酷的竞争。在这种环境中,任正非和我从前的从伍经历对我们很有帮助。在我们这一代企业家中,柳传志、李家祥等不少企业家都有过或长或短的军营生涯。军人身上特有的高度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创业企业家的“资质模型”契合度是很高的——美国西点军校就出产了众多企业家和CEO。

  深圳优秀企业、企业家群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本文仅仅是以我自身经历和所见所感,略作一个解读。也希望籍此能引来社科学者的注意,对此作系统的学术研究,这对总结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思考和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应该有所裨益。 (作者为万科集团董事长)

[上一页] [1] [2]

此篇为精编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