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明君:国际变局下的青岛转型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6:32 招商周刊

  本刊记者 孙凤忠

  在人民币持续不断升值、国际原材料及初级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设若我们将目光投向青岛这座以“外向型经济”著称、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我们想知道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对青岛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现实影响,青岛产业正酝酿着怎样的变局?青岛又将如何应对这种变局?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委主任刘明君。

  当前,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这使得各地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经济关联度日益加深。但就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和影响,刘明君介绍说,早在2005年国家出台汇改政策之前,青岛市发改委就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包括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内的一系列对策、建议。汇改之后两年多的情况表明,青岛外贸出口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度,招商引资也在不断增长,这充分说明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不过,面对到访的记者,刘明君也表示,无论是从企业经营的微观层面还是从整体经济运行的宏观层面来看,包括人民币升值在内的外部环境变化,对青岛的影响都已逐步显现,并给青岛多年一直谋求的经济结构转型带来了现实压力。

  刘明君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不少企业都陷入了原材料成本压力加大、出口困难增多、贷款融资紧张的困局,而随着国家项目准入门槛的提高,以及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攀升,青岛市招商引资压力也在逐步增大。

  他还具体举例说,青岛市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服装和鞋类等,对汇率的变动尤其敏感,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遭到严重挤压,部分企业还出现了亏损。而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波及面更广,仅青岛市内一个区,就涉及企业783家,涉及出口额占全区出口总额的30%左右,占涉及企业出口总额的90%以上。此外,由于国家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使得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例如,有两家比较大的民营企业,2007年银行信贷规模分别下降了1.4亿元和1.6亿元。

  深层次问题

  “实际上,这突出反映的是青岛产业层次不够高、发展方式粗放等深层次问题。”刘明君分析,目前青岛市制造业总体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传统产业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经济发展依赖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特征仍比较明显,内涵型、创新型经济增长主导模式尚未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产业结构整体附加值不高,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空间有限。”

  据知,目前纺织、家电电子、汽车等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左右;石化、造船等行业相对还好一点,但平均利润率也不超过10%。而且这些行业大多竞争充分,企业产品提价的空间非常有限。就是说,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大多只能靠内部消化吸收,这无疑直接对企业经营和效益造成影响。因此,从深层次上说,企业只有向高端产业链条延伸,实现结构和技术转变升级,才能从根本上保持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再从外贸出口看,青岛传统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仍占较大比重,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偏低。在这种出口结构下,人民币升值、国家外贸政策调整等,必然对整体出口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对企业效益、就业等构成压力。

  在刘明君看来,当前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包括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经济发展“外生变量”的变化,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正在对青岛市经济转型、升级提出日益迫切的要求”。

  走特色发展之路

  刘明君认为,从企业角度说,这其实就要求企业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和方向,更加重视技术改造、挖潜降耗和自主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从政府角度讲,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企业改革、改造、转型,另一方面要在宏观层面,充分运用经济、技术、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对整体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引导调控力度。

  他强调,青岛市将坚持走以自主创新、集约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在产业选择上,将突出集群化、高端化导向,促进产业全面优化升级,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战略产业,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具体而言,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2008年,青岛将重点推进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发动机、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龙头大项目,力争一批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发挥效益;同时,还将重点推进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装备制造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龙头项目,使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30%和47%,到“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将围绕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青岛要率先建设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市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的目标,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比重提升和结构优化。确保今后几年里,服务业比重每年至少提高1个百分点。到2010年,服务业比重达到46%以上;到“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