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浙江奉化:旅游产业走向国际标准(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0:38 中国经济周刊

  “房子是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出资建的,1000元/年的租金,其实就是一个卫生及维修养护费用,我们不会挣村民一分钱的。”刘松江说。

  据刘松江介绍,滕头村共有4个工业园区,坐落在村口的空地上,园区外来工作人员近1万人,是原住村民的10倍以上,“这里已经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落了,我们更像一个开发区,一个旅游胜地,一个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一个生态优良的宜居环境。”

  据他介绍,2007年,滕头村旅游门票收入达到了1600万元,“最主要的是,我们的村民在风景如画的花园生活,这是我们最感欣慰的。”

  弥勒道场又添大佛

  奉化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尤以民国文化、名人文化和弥勒文化著称,并凭借其获得了全国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称号。

  奉化弥勒道场,历史悠久。五代后梁奉化长汀村人布袋和尚,出家、圆寂于现奉化市区岳林寺,埋骨于市区中塔院,常上雪窦山说法布道,故雪窦山又被称为“弥勒道场”。

  奉化雪窦山资圣禅寺创建于晋,兴盛于唐宋,历来高僧辈出,香火兴旺,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1932年,近代佛学泰斗太虚大师出任雪窦寺方丈,首次提议把雪窦山、雪窦寺列入五大名山,定为弥勒道场。1987年重修雪窦寺期间,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莅临视察,赞同此说,并建议重建中的雪窦寺,增加一座其他寺院没有的佛殿“弥勒宝殿”,以突显五大名山、弥勒道场的特色。雪窦寺由此从三大佛殿变成四大佛殿,其中弥勒宝殿主供布袋弥勒,两边塑造以五大名山为背景的千尊小弥勒,为国内外寺院所独具。

  2005年,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批准在雪窦山建造露天弥勒大佛。据了解,目前建设中的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位于奉化溪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窦山、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景区规划面积52公顷,由中、东、西三条轴线和六大功能区组成。

  3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雪窦山景区,看到露天弥勒大佛的底座已经建设完毕,推土机正在清理周围的建筑残土。随行的奉化市政府办副主任应丰杰告诉记者,露天弥勒大佛又称“人间弥勒”,大佛造型为中国化弥勒佛、布袋和尚座像。创意为比丘相、罗汉身、菩萨眼、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面相丰满、双耳垂肩、袒胸露乳、大肚圆润、慈祥端庄、笑容可掬、神态自在,既大气亲切,又不失庄严,极具艺术感染力。

  “打造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是我们新近提出的战略目标,奉化旅游正在努力向更高目标——国际化迈进。溪口、滕头景区将进行捆绑,联合创建AAAA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改造,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制作汉、英、日、韩四国文字的景区标识、标记,制作一系列多语种宣传册子,配备翻译导游,塑造特色鲜明的奉化旅游国际化形象。通过强强联合,加快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开辟九华山—雪窦山—普陀山朝拜游、南京—溪口民国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高端旅游拳头产品集群。”何剑波副市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