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上的地方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0:32 中国经济周刊
两会上的地方观 福建:海西发展谋划“先行先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葛丰 张娟娟/北京报道 正在北京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峡西岸”再次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 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代表表示:“这说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成了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对于福建来说,落实中央决策责任重大。” 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先后来到福建代表团,并充分肯定了福建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成效。 继续加强对台交流合作 中国侨联副主席兼福建省侨联主席李欲唏代表表示,福建优势已进一步凸现,闽台关系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他建议,在两岸交流中,应以经贸合作为主导求共同发展为先,以“五缘优势”(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为纽带促“根”“祖”“脉”认同为重,以民间交流为载体育亲情、乡情为要,以“以侨引台、侨台一体”为基础扬中华民族精神为旨,发挥福建独特优势和侨务资源的整体合力。 身处对台合作交流最前沿,来自厦门的代表、委员更是对海西建设充满期待。厦门市市长刘赐贵代表表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为台而兴,厦门的对台区位优势最为明显、最具基础、最有空间,有责任、有义务更好地发挥“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求紧密经贸联系、求两岸直接“三通”、求旅游双向对接、求农业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载体平台建设),在建设海峡西岸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中作榜样当示范。刘赐贵还表示,厦门将从四个方面努力推进对台交流合作,即,经贸合作注重产业对接、两岸“三通”注重直接便捷、文化交流注重双向互动、平台建设注重打好基础。 寄望“先行先试”政策支持 除了海西地区自身努力之外,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到“先行先试”,希望中央出台更多政策“利好”。福建省台联副会长叶露昆委员建议,中央进一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先行先试,把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促进两岸人民交流交往先行实验区,具体包括:一、赋予闽台经贸合作特殊政策;二、赋予福建推动两岸直接“三通”和人员往来的相关政策;三、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四、支持福建开展自由贸易区试点;五、在福建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此前,人民币核销政策已在福建省境内全面实施,在此基础上,顺盛集团董事长李顺堤委员提议,按2006年的规模,有相当于320亿美元的等值人民币留在台湾,随着两岸经贸交流不断深入,民间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越来越普遍,应当抓住良好契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创造一切可能扩大人民币在两岸贸易结算中使用的范围和区域,具体包括:一、建立人民币强势地位,努力推动人民币在台湾经济中比重的提高;二、建立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互换与流通机制;三、在两岸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三明市市长刘道崎代表透露,关于怎样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乘势而上,三明围绕“先行”做文章,即,基础设施要先行,包括贯穿三明5个县的向莆铁路开工、三明机场续建工程正为2008年通航全力冲刺,三明将逐步建成包括客运、货运、物流系统在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刘道崎表示,海西建设是重大机遇,三明要找准定位、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强化产业集聚,深化产品加工,支持企业壮大,打造海西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生态旅游胜地。 除了经济硬件方面的考量,也有代表、委员在软件方面献计献策。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金和代表提出,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的共同信仰,可以把妈祖文化作为对台工作的重要优势大力弘扬。这些年,他多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提的几个建议如开通京台高速通道、进一步推动两岸海上直航等,都与妈祖文化密切相关。 安徽:吹响“东进序曲”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汪孝宗/北京报道 “从全国来看,安徽人口数量是靠前的,经济总量是居中的,人均水平是落后的,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根本改变,与全国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安徽省省长王三运代表对安徽的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 由于“居中”的地理位置,安徽历来被戏称为“不是东(部)西(部)”,而发展也居“中下游”,这让许多安徽代表心中颇为“不平”。两会期间,代表们纷纷为安徽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向东靠拢,呼吁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到安徽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吴邦国在发言中高屋建瓴地指出:一要坚持改革开放,二要推动科学发展,三要促进社会和谐,三者不可偏废。 为了加快安徽的发展,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山代表呼吁国家在安徽设立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把淮河流域作为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加以建设,并从国家战略高度全面构建泛长三角经济区,培育更具带动力的区域发展极。 对于构建泛长三角经济区,安徽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代表分析认为:安徽与长三角在自然、经济、人文等各方面都密不可分,沿江城市群本身就是长三角的一部分。开展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分工,是进一步完善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安徽进一步融入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建国代表认为:安徽需要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长三角地区更需要安徽的能源和原材料,二者有着很强的经济的互补性。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百姓后顾之忧 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民工问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一直是安徽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 为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孙志刚代表强调:一靠科学发展,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二靠深化改革,配套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三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要用政策手段进行科学调节;四靠干部作风转变,做到执政为民、真抓实干。 “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既解除基层百姓的后顾之忧,又能扩大和拉动内需,让老百姓能花钱、敢花钱。同时,要制定更具体更实惠的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安徽省总工会主席王秀芳代表表示。 为克服物价上涨对贫困人口的影响,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刘健代表呼吁要建立与国民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相适应的低保动态增长机制,避免影响和降低保障水平;同时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社保资金投入并向贫困地区倾斜。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代表建议,要切实解决好廉租住房特别是农民工住房问题,在兼顾农民工住房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安排资金要在2007年51亿的基础增加一倍。 处理好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为全国闻名的“王家坝”所在地的阜阳市市长孙云飞代表建议,国家要加强淮河洼地治理工程,加大投入,增强除涝抗灾能力。特别是对王家坝分洪道实行深蓄水分洪,这样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分洪能力,有效利用洪峰资源,解决汛期后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 池州市作为我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市长方西屏代表表示:池州市应凭借区位优势,主动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获取较快的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指导思想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此,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委书记程迎峰代表建议,加大对山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处理好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长效生态补偿机制;对重点旅游城市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尽快解决黄山航空口岸完全对外开放问题。 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梁燕军/北京报道 3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30年来,广东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宝贵经验。在新的形势下,广东要以思想的解放激发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创新,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在中国区域经济大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广东,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严峻问题,这种不平衡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广东区域差异系数达到0.77,高于全国0.67的平均水平。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代表指出,“广东省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2006年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人均GDP只有珠三角的1/4,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挑战。” 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广东代表团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清远市市委书记陈家记代表指出,“衡量区域协调发展,不应只用GDP总量或人均GDP指标,还应该包括人的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程度等指标。一要明确山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二要加快山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明确山区城市的职能分工,加强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三要加大对山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提高山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山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梅州市市长李嘉代表认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制定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和山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财税政策、金融服务政策。尽快出台山区节能减排配套改革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中山市市长李启红代表在谈到中山市的发展时表示,“在生产服务业方面,要沿着以研发和流通为两端的‘微笑曲线’,发展‘总部经济’。在生活服务业方面,全面推进综合旅游业发展。民生方面,中山要变重点地区率先发展为城乡全面协调发展,全面加强民生产业发展,以投资拉动推进民生工程。确保财政收入57%用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其中新增财力20%用于增加社会保障事业投入,确保今年内实现基本住院医疗保险应保尽保,明年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通过设立青年创业基金、政府贴息贷款等形式,推动每个农民都有一个工作机会向每个农民都有一个良好创业机会转变。” 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家、韶关市煤炭行业协会会长朱思宜代表建议:“一是尽快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区域协调发展在制度层面上得到保障;二是尽快制定科学的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有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区域协调发展要有机结合,坚持区别对待,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贷款支持;四是为欠发达地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土地政策、融资政策、发展模式等方面出台制订引导政策;五是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六是对欠发达地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给予用地、报批、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加快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 雪灾后的思考 在刚刚过去的雪灾中,广东省的总损失达120多亿。两会期间,健全和完善抗灾应急体系和机制也成为广东代表团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广东总队总队长龙汉荣少将提出应健全和完善抗灾应急体系和机制,加强物资储备。“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国务院应急办,成立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由国务院相关部委、军队组成;完善应急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专业应急军队和武警装备,应急物资和器材保障力度和加强演练,推动国防动员体制和应急管理体制结合;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加强物资储备,保持常态化保障,研制实用专用的抗灾设备,例如,电线破冰装备、小型化冰除雪装备等;完善应急宣传引导机制,加大应急科普教育力度。” 吉林:东北振兴需要“好环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魏华 见习记者 寇铁锋/北京报道 3月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内气氛热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全体会议在这里举行,60多位代表共同审议大会报告。由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参加,这次分组审议也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吉林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资源,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的粮食生产能力要建立在现代化、集约化的基础上,建立在保护耕地、节约用水、推广科技和加强生态建设基础上。”在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中,温总理兴致极高,认真地听着代表们的发言,时而点头赞许,时而就有关问题与代表们进行交流。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温总理表示,吉林是个农业大省,也是个生态大省,有着比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吉林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一直走在前列,今后还要大力推进,制定具体有效措施。所有的工业都要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将其作为一个约束性指标加以落实,确保实现。 在振兴东北这样一个大的战略下,要使吉林发展更好更快,面貌能够发生更大变化,更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而最重要的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温总理表示,吉林省的基础工业、农业产业都具有较强竞争力,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竞争力。把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好了,不仅可以使吉林实现永续发展,而且可以推动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发展。 吉林省省委书记王珉代表表示,温总理对吉林省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对完成吉林省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将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加强节约资源,加强生态建设,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产品加工健康发展,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两会结束后,吉林省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特别是在生态建设方面,要把全省的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温总理的殷切希望。 吉林省省长韩长赋代表表示,东北振兴给吉林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这几年吉林省在发展过程中,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结构调整投入的力度,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也加大调动人民发展积极性的力度,全省的发展开始步入了又好又快的轨道。 打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除了生态建设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吉林省部分代表认为,金融环境的好坏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