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扩招外地生:公平与私心兼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5:18 经济观察报

  “上海高校进一步扩大对外省市招生,不仅是教育公平的需要,也符合上海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对招生新思路,已为同济大学纳新12年的老招办主任肖亮华对记者说。

  长期以来,上海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生培养质量下降,难与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接轨。

  随着资源和环境成本的攀升,传统制造业、加工贸易产业以及双高产业逐渐迁移出上海,高科技产业和新产业起而代之。但上海高校相应的专业结构趋于老化,因其中许多专业又系创校元老,故成为“鸡肋”。在人才市场上,这类专业的上海本地毕业生难免遭到冷遇。

  为这些专业“延揽”外地生源,可解决“门庭冷落”的尴尬局面,而这些外地生学有所成后,回到中西部地区依然可以和当地的产业现状相匹配,可谓一举两得。

  “事实上,我们非常欢迎外地学生。”上海海事大学招办副主任赵超群说,外地学生往往更勤奋好学,给学风建设带来帮助。另外,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带来丰富的地域理念,有助文化交流。

  新的人才消费不平衡?

  但硬币总有它的另一面,当地教育人士亦提出了对外扩招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

  上海的优势是全方位的。对任何一名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而言,它无疑是国内最适宜实现个人雄心的城市之一,其巨大身影,遮挡了毕业生搜寻其他地方的目光。

  那些所学专业与中西部产业状况更匹配的外地毕业生首选还是在上海就业。

  但像大多数希望落户上海的外地生担心的那样,户籍成为他们进入上海企事业单位的致命障碍。高昂的房价,拉高了企业安置外地新员工的成本。

  郑苏所在上海海事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临港新城工作。“市郊较低的生活成本,企业和员工尚能接受,”郑苏说,“那些为城市中心培养人才的高校,问题更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多数上海城区的企业,大都拒绝外省的年轻求职者。

  作为中国的龙头城市,上海吸引最好的人才自然无可厚非,但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是,进沪学习的尖子生毕业后,上海在人才竞争中近水楼台,会不会导致新的区域不平衡?

  郑苏提供了一个例子,一次其赴西安考察,当地一位教育官员颇感无奈:西安高校的确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一毕业,都跑去你们上海了”。有着相同困惑的,还有武汉、沈阳这样的高教实力雄厚的城市。

  “我们很少去引导学生支援建设。不愿去,恐怕还是发展空间不够。”一所上海名校学生处负责人说,“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有足够好的选择。”

  但在同济大学招生办主任肖亮华的眼中,外扩或许在短期内会造成人才分布的不平衡,但从长远来看,资源仍会趋于平衡。人力资源的大量扎堆,对工作机会的竞争必然趋于白热化,后进者的空间很容易被压缩。这样一来,人才在地区间的流动自然会出现。

  “像天津、武汉、成都这样在迅速崛起的城市,对毕业生而言,也将是不错的选择。”肖亮华说。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