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粤港澳三地可能设立特别合作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9日 15:12 中国经营报

  上述学者认为:粤港澳特别合作区可以成为一个试点,探讨如何在该区域内实现人、钱、物的自由流动。其中更加大胆的假设是,允许特别合作区中的资金,包括股票、证券和期货可以自由交易、自由买卖,货币自由流动。

  “与人民币挂钩,那么港币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港币与美元挂钩的优势是,在国际市场上,港币可以自由兑换其他币种,而现在人民币还没有这种功用,香港采用人民币,其国际贸易将受到极大影响。”另一位香港学术界人士表示:如果在特别合作区实现全流通,那么就意味着在中国金融系统上开了一个洞,这个洞对于金融制度不完善的内地来说,风险很大。

  “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自由流通比较难。”香港时事评论员史文宏认为:比较现实的是,先在特别合作区内实现港币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毕竟特别合作区不可能是在短时间内建成的,起码得三五年。从人民币的强势前景来看,三五年以后,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自由兑换的货币,届时自由流通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事实上,香港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连接内地与国际,成为资金的集散地。比如,港股直通车早晚都要实行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要看政策如何安排。”史文宏说道。与香港学术界的积极公开讨论不同,针对粤港澳特别合作区将以何种方式促进三地融合,广东省政府的官员以及参加调研的学术界人士均守口如瓶,仅承认在进行粤港澳合作的调研。

  深圳之后大手笔

  在香港媒体报道中,粤港澳特别合作区被比喻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又一个意义不亚于当年设立深圳特区的伟大创举。

  “除了纽约和东京,一批新的国际都会圈正在形成。英国的伦敦、牛津和剑桥三角地带,新型产业正在沿M4、M3两条高速公路向南扩张。在德国,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和慕尼黑五个特大型国际化都市圈正在建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香港学者认为:当前世界各国急于建设超级都市圈,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全球化带来的某些不稳定因素,同时更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发言权和竞争力。建立粤港澳特别合作区,应该是一个国家战略而不仅仅是地区合作的构想。按照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到2030年,中国要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时候,国家要掌握在全球资金流、人力流和物流上的主动权,就必须在最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设自己的超级都市圈。

  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已经明确提出:“要确立世界眼光,打造比肩纽约、东京大都会圈的世界级大经济区。”在众多公开场合,汪洋也已经把“加强粤港澳合作”的传统提法改成了“加强粤港澳融合”。该观点与香港政府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纽约式的国际大都市方向一致。

  香港媒体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期间明确提出要“扩大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广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再次“杀出一条血路”等观点,分析认为“粤港澳特别合作区成功获批的可能非常大”。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所长杨汝万认为:粤港澳的融合不仅仅体现经济上的融合,还应该包括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例如,香港的医生不能在内地自由挂牌,内地的医生也不能在香港自由挂牌等。其实,这就涉及到香港的高端专业服务性行业如何输出内地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