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珠三角企业运营成本探秘:过去一年至少增加17%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11:39 南方日报

  此次企业外迁舆论风潮,实际上从另一个层面检阅了珠三角制造业的现状。一方面,企业外迁有利于广东腾笼换鸟——腾出足够的土地、劳动力、公共服务等资源,服务于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扩大再生产,吸引新的高附加值产业进入。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和升级喊了多年,但传统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珠三角仍占据着主要份额,也许要飞走的“麻雀”很多。但如何通过解放思想,加大吸引“凤凰”的落户,对各地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企业外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成本增加,但日益高涨的原材料价格、短缺的土地和劳动力、人民币的大幅升值、日益严格的政策环境等到底给企业增加了多少成本?在珠三角办企业究竟还有没有得赚?

  企业综合成本过去一年至少增加17%

  东莞龙顺木业有限公司是大岭山镇的一家中型企业,年出口额约为1亿人民币,进入2007年以来,该公司经理谢先生看到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就发愁,目前公司的利润很低,“就是没钱赚,只能用以前的利润来养着厂子。”

  谢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开一些微观市场因素的影响,从整个宏观层面上,劳动力成本增加3%,按照现在人民币的升值趋势,这块记入6%的成本,还有出口退税对来料加工企业的影响,成本起码增加了8%,他们企业从去年到今年需要面对成本至少要增加17%的现实。“为什么有企业搬到越南,原因也是这17%的差别。”谢先生告诉记者。

  每月要为一名普通工人支付2000多元

  2007年9月1日起,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最为集中的东莞市,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从574元/月提高到了690元/月;从今年4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又要提高到770元/月。圣心食品厂的老板卢汝滔说,工人每100元工资中就有30元是新增加的成本。而松江鞋材厂董事长柏再骏更是指出,《劳动合同法》提高了用工成本,工厂每月要为一个普通工人支付2000多元。

  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直接导致招工的困难和人才的流失。例如在广州,2007年企业月薪集中在1100-2000元的月薪区间,而900元以下的企业占7%,纺织、制鞋等企业的平均薪酬仅有960元,2008年开年,企业给出的入职薪酬平均为1160元/月。在岗薪水比新入职员工平均薪酬还要低200元。

  人才流失致高新企业“渐进式外迁”

  除了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流失的局面外,高新企业较为集中的深圳同样为此苦恼。来自深圳科信局的消息显示,深圳的物价特别是房价上涨迅猛,企业的研发支出和个人生存成本迅速上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下降。据对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调查,不仅过去一直存在的高素质领军人才十分匮乏,就连中级技术人才都严重不足。存量留不住,增量进不来,缺乏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困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的重要障碍。

  国内无线搜索领域知名公司深圳宜搜CEO汪溪说:“在深圳我们花30万元年薪都很难找到搜索方面的专才,这是因为传统互联网产业中心在北京,大部分人才都聚集在北京。”正因如此,深圳宜搜的总部虽然设在深圳,但却把研发中心设在了北京。华为、中兴、比亚迪等深圳知名的高新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全国各地部署研发基地。

  原材料价格大涨企业撑不住

  物价的上涨,尤其是原材料的上涨,让珠三角不少企业利润难以维系。皮革鞋业协会秘书长黄春明估计,2007年制鞋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了30%。据中国最大的女鞋出口制造商华坚集团总裁、亚洲鞋业协会主席张华荣介绍,2007年该集团将订单价格上调了3%,利润却下降了5%。

  有类似遭遇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有家具业。东莞名家具俱乐部执行秘书长王猎说,2006年5月板材开始涨价,到当年8月,板材价格涨幅累计达到了40%-50%,2007年板材的价格继续上涨。

  土地资源紧张为企业发展瓶颈

  在珠三角,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增产扩产,也因土地资源缺乏和电力供应偏紧而受到严重影响,一些项目被迫转移到其他地区。

  据了解,东莞目前可供利用的土地不足40万亩,按照目前每年消耗3万亩计算,十几年内将耗尽。有的已签订投资协议的项目因用地得不到落实而撤走,有的洽谈项目因用地无法满足其规模所需而转向其他地方,有些有投资意向的投资商也因土地的制约而暂缓签订投资协议。

  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国家2006年9月颁布政策要求工业用地也必须招拍挂出让。2007年开始,以广州为首的珠三角城市纷纷响应国家政策,招拍挂出让工业用地,导致工业楼宇价格的直接上涨,地产的压力更加巨大。广东省土地学会对2007年土地市场进行分析时指出,各地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上涨40%—60%。

  政策环境多变打击投资者信心

  政策的不稳定、不可预期,对外来投资者心理的打击更是致命的。去年以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加工贸易政策的频繁调整,不可避免地导致外来投资者强烈的不安全感,加之我国周边国家如越南不断地修改出台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对部分投资者诱惑很大,已经不少港资、台资企业纷纷到越南考察圈地,政策变动影响不可低估。

  不少外资企业担心,国家接下来还将加大对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力度,降低退税率和增列另外2000多个商品税则号为加工贸易限制类,同时取消加工贸易进口保税政策和取消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不征不退”的税收政策。

  “如果以上政策同步实施,将涉及广东加工贸易直接和间接出口1500多亿美元,1100多万人的就业将受到影响,全省加工贸易企业累计需缴纳保证金超过650亿元。”一位权威人士透露。

  外迁模式探寻

  八成外迁企业将高端环节留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外迁的企业并非“连根拔起”,而只是将制造环节迁出了广东,其销售、物流、研发等高端环节仍然留在珠三角。

  “以外迁的港企为例,多数是在保住珠三角根基的前提下,不断向外扩张,根据不同地区的要素优势重新布局生产环节。”香港驻粤经贸办主任梁百忍说。

  另一位来自香港的在粤经贸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超越珠三角地理范围重新配置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要素禀赋对生产环节进行重新布局,是珠三角企业外迁的主要模式,而且比例在八成以上。

  连根拔起威胁企业生存安全

  “从企业自身来说,连根拔起的风险是极大的,除非在珠三角已经陷入了破产关门的境地。”一位不远透露姓名的港商对记者说,他的企业在去年将一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河源:“对于新的投资地,我们还是要适应一段时间,即使要把所有车间转移过去,也要一步一步来,控制新的投资风险出现。”

  香港建乐士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启烈则表示,并非所有珠三角加工贸易港企都适合搬迁。他说,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对环境污染小的企业或行业可以留在珠三角。从珠三角未来的产业布局来看,他们也是当地政府希望留下来的企业。另外,珠三角可以提供更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且产业配套也比内地其他地区成熟,是内地市场经济最为成熟的地方,是高附加值企业发展不可多得的上佳之地,也是此类企业不宜草率搬迁的重要原因。

  珠三角根基深厚短期内无法割舍

  香港工业总会的郭振华表示,两年前他在湖南郴州设的工厂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试产阶段。就是因为他每次从深圳带去的人(熟手),即便是加薪60%,但是过不了两个月就走了,在当地又很难找到合适的人,生产难以正常开展。郭振华感慨地说,现在人更注重生活环境的质量,已经不像20年前只要给钱就干的年代。

  “30年的发展,还是让广东累积了很丰厚的根基。”香港在粤某机构负责人坦言。由于面向香港,并熟悉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在广东更容易获取来自于国际市场需求的信息,这对于外向型企业仍然是很重要的。另外,广东的产业配套比较完善,加之物流非常发达,外迁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等等很多仍需要从广东获取。

  对于无数多年前在珠三角白手起家创业并发展起来的港台企业来说,要成为在国内市场有影响力、甚至是要成为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是必经的阶段。实际上,实力雄厚的企业很多也选择了这一模式,如在珠海投资的日本佳能公司、日本兄弟公司、日本松下公司均到越南设立了工厂,但同时将高端技术产品放在珠海,并不断追加投资。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